中国人忌讳说"死",尤其真正面对生死的时候。好像不说,"死"就不会发生。这不难理解,"不死"几乎是所有人美好的愿望,相信"不死"的谎言总比接受"会死"的事实容易的多。
生命是有限的,人终有一死,这是客观规律,但要彻底接受这个事实似乎很难,特别是当至亲罹患绝症即将离世的时候,我们不会问:你想怎么死?而是安慰说,你不会死,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挽救你,药物会起作用,手术会起作用,医生会有办法。
纵观人类历史,死亡从未停止过。只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死亡的时间和方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大体上,人类经历了三种死法。
第一种是原始社会的死法,原始人不是饿死冻死就是被野兽咬死,要么就是觅食的时候摔死或者部落冲突时战死。那时候的死是突然的,迅速的,除了饿死和冻死基本都是当场毙命。
第二种是现代医学出现之前的死法,那时没有现代医疗设备,不能通过各种扫描仪器在早期发现病症,也没有办法通过治疗延长生命,因此人们从知道自己身患绝症到死亡之间一般也就是几天到几个星期的时间。
这时候的死还都是稀松平常的事,随时都可能发生,不管你是5岁还是50岁,每一天都是在碰运气。
随着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的发展,出现了第三种死法:人们通过手术、化疗、插管、鼻饲、住进重症监护室来试图换取渺茫的生存机会,在生命的末期,病人拥有的不是完整的生命,而是人机混合生命,于是死的时候,血管里留着化疗药物,喉头插着管子,肉里还有新的缝线。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死亡是自然现象,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而人们在遭遇衰老或疾病时,第一求助的是医生。人们不能坦然面对和接受衰老抑或死亡,医生仿佛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不管有用没用,先抓住再说。当然医生也不会让人们失望,因为死亡是医生最大的敌人,面对强大的敌人,医生就像一位冲锋陷阵的将军,无论用尽多少医疗手段,都要阻止或延缓死亡。
但死亡总会来临。在死亡来临之时,我们是应该全力抵抗、永不言弃还是认同生死、顺应生死?
这是两难的选择,全力抵抗的结局就是第三种死法的生动呈现。顺应生死呢?又会有怎样不同的结果?
2008年,美国抗癌协会发表研究表明:使用呼吸机、电除膻、胸外按压,或者在临死之前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末期癌症患者,其生命最后一周的质量比不接受这些干预措施的病人差很多。而且,在其去世之后6周,他们的照料者患严重抑郁的可能性大了三倍。
在临死之前接受过多医疗干预的病人,除了承受更多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他们还失去了享受最后生命的机会。他们没有机会说出他们的愿望,没有办法表达对所爱之人的爱意,也失去了和亲人相处的最后一点美好时光,他们没有亲人陪伴,一个人在灯火通明又冷冰冰的重症监护室去世。
顺应生死并不代表消极应对,而是尽可能减少病人遭受的痛苦,让他们在生命末期能享受更好的生存质量。他们可以去完成未实现的愿望,可以享受家人的陪伴,可以做一些他们享受其中的小事,当那个重要时刻来临的时候,他们可以从容的与家人、与世界、与自己做最好的告别。
本期推荐的正是由阿图·葛文德医生所著《最好的告别》。阿图·葛文德医生是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影响奥巴马医改政策的关键人物。他还是哈佛公共健康学院教授,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病患安全挑战项目负责人。关于阿图医生所获得的荣誉和成就,无需赘述,仅看他在书中对衰老、死亡的观点,对医患关系以及自身的反省就不难看出,正是这样一位有着伟大抱负又心怀怜悯的医生才会写出如此发人深省的文字。
阿图医生不认同在生命末期为病人提供过度治疗的方式,这不但没有帮助反而让病人深陷痛苦。他通过与病人进行"艰难的谈话"了解病人的需求,可承受的风险、他们的愿望等,并以此为依据确定给病人提供的治疗方案和治疗程度。
这对我们有很现实的借鉴意义。
思考死亡是为了活得更好,人只能死一次,没有经验可供借鉴。在时间还来得及,在我们还没有丧失能力之前,好好读一读这本书,它不但能帮助你,还能帮助你的亲人。
"艰难的谈话"是保证临死者生命末期生存质量和尊严的重要手段,阿图医生在《最好的告别》中利用一章的篇幅讲述了如何进行"艰难的谈话",他不但完成了与病人"艰难的谈话",还鼓起勇气与父亲进行了"艰难的谈话",虽然很难,但他却帮助父亲实现了最后的愿望和尊严。
在此,我将书中提到有关"艰难的谈话"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和启发。
艰难的谈话:
1. 你如何理解正在发生的情况,你对自己的病情有什么看法?
2. 你愿意使用抗生素吗?
3. 你觉得治疗之后会怎样?
4. 如果你的心脏停搏、呼吸终止,你希望做心脏复苏、电击或者插管这些积极治疗吗?
5. 如果不能自主进食,你愿意采取鼻饲或静脉营养吗?
6. 为了博取一个活命的机会,你愿意承受什么风险,你可以忍受怎样的生存水平?
7. 为了以后有更多时间的可能性,你现在愿意牺牲什么?
8. 如果健康状况恶化,你希望怎样利用余下的时间?
9. 你最重要的目标有哪些?
10. 对你来说什么最重要?
11. 你有些什么担心?
12. 你最大的恐惧和关心有哪些?
13. 对于未来你有哪些担忧?
14. 如果你不能做决定了,那希望谁来做决定?
15. 在死亡临近的时候,你最想要什么以及怎样帮你实现愿望。
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爱丽丝李”,每两周一本好书推荐,送给不知道读什么的你!
爱丽丝李致力于与更多的人一起,培养阅读兴趣,养成坚持阅读的好习惯。
读书路上,相伴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