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舒适感成为你的“慢性毒药”:揭秘资本操控的底层逻辑
持续分享财富的隐藏视角……投融的多维度拆解,能引发思考的,就是价值!
个人介绍可以去看我的首篇《从 叛逆少年 到 财富自由 :我的逐梦人生》
【拨雾见真 探源窥奥】
上篇文章聊了富人赚现金流的框架,可能有点绕,建议多看几遍《你的“债”……从来就不是用来“还”的》,再结合我之前写过的一些文章,体系化的去理解,一次通透可以助你少走很多年冤枉路!
今天我们继续
我说过,练就火眼睛睛后需要解锁的1.0版本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为啥近几篇文章都在一直聊货币?
因为它是最最基础因子啊!从一开始就跑偏方向了,日行千里有啥用?
其实通胀&通缩的话题,这篇文章也讲过一次《揭秘货币陷阱:你的钱包是如何被悄悄掏空的?》但里面只聊了结论,缺少辩论的过程,
我觉得现代金融的很多真相还是挺让人瞠目结舌的。
缺少论证聊结果,过于简单粗暴且易被误导,所以还是决定再单开一篇,把颗粒度再碾细一点,彻底扒开迷惑认清小钱钱....
普通人雾里看花,高手拨云见日。
雾里看花,雾终会散....云中望月,云终会逝。
谁说的笃于时也的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李云龙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劳资打的就是精锐!
一、金瓴驭澜,流泉布道
“接下来的大环境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先卖个关子,看完你就明白了。
先从银行开始;银行一般分为三大类:
央行;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
这里跟我们相关性比较大的一般是央行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下面就不浪费时间了。
【央行】
我们常叫的“央妈”,主要负责整个金融系统的调控,主要作用在于:
控制货币发行;监管金融机构;以及控制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及资金成本。
一般常规的动作有:
调节存款准备金率;调节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就一般常听到的:麻辣粉(MLF)、酸辣粉(SLF)、逆回购;
从央行到商业银行这一段叫货币端;从商业银行到个人这一段叫信用端。
我们常听到的“宽货币”和“宽信用”,就对应的是这两段关系。
【商业银行】
就是我们常见的各种工行、建行、农行等等;它主要经营市场的货币流通业务,例如:
保管、吸收存款;汇款、支付媒介;贷款、信用担保。
上篇里我说过,女孩挑选老公看两样东西:
一、体检报告....
二、征信报告真正的老司机用十秒钟就可以从一个人的征信里看出这个人的水平如果里面记录全是网贷,逾期;....
那基本可以判断这个人很缺钱如果他的征信只有简单的一两页,那么差不多也能断定他没见过什么大钱;
因为真正的富人,不可能不跟商业银行发生关系;
银行是什么?如虎添翼的“翼”.... 三头六臂的“臂”发动机的涡轮增压.... 20岁小伙的西地那非
他只会把钱借给不缺钱的人,然后江河汇海,珠联璧合是富人手中的利弊共生锋,福祸相依刃锋芒所向,万夫难挡
二、智肇洪潮,润济苍生
简单介绍完银行的定位,那么....钱是怎么到你手上的呢?
先从货币是怎么被央行投放出来的说起;
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外汇占款
假设一家企业通过出口赚取了100万美元,
那么企业会把这100万美元卖给商业银行,换回700万人民币。
商业银行再把这100万美元卖给央行,换回700万人民币。
这样就完成了一次700万的货币投放。
二、向商业银行贷款
假设一家企业向商业银行贷款了100万人民币,
这里已经完成了一次100万的货币投放;
商业银行会将这笔贷款抵押给人民银行,领回100万人民币。
央行通过给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完成货币投放,这种模式也就是上面提到的SLF(酸辣粉)和MLF(麻辣粉)。
但是去年的4月23日,堪称我国货币史上重要的一天 ,一个重磅的货币政策被正式预告了,就是:
央行将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国债常态化
什么意思呢?
我们也开始摸着鹰酱过河了,
若有需,钱管饱。
说人话....
一手发债,一手印钞;央行后面直接撒钱给财政。
财政再间接撒钱给消费者。
美元QE,全世界买单;人民币QE,中国人买单。
未来的通胀是会让你目瞪口呆的;
先别否定,文末端我们用数据说话。
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钱都是在移动时、交易时被创造出来的;
在信用货币时代,钱对消费者来说也许算财富,但在金融体系内,它就是一笔债务,一个欠条。
是资产催生了抵押。
抵押交换债务;债务驱动生产;生产创造资产。
这个闭环里,你看你是参与了“生产”?还是占据了“资产”?
我们常说的“放水、接水”,首先你得有资产作为抵押物。
否则,天降暴雨,你拿什么工具去接水?
刷脸么?
三、藏锋泽世,域生华彩
银行暴利的秘密....“货币乘数”
穿插一个小知识
我们经常听说一个词“降准”,这里的“准”指的就是“存款准备金”。
什么意思呢?举个栗子
好比小孩过年收了1000元压岁钱,这个时候妈妈怕他乱花钱,于是要求把100元放在大人那里替他保管着,这100元就是存款准备金,
这时的准备金率就是10%(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这部分通用这个比率来讲述)
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银行一定的流动性。
万一突发大量储户集中提取现金时,能有相当充足的清偿能力。
当然这种所有人同时去挤兑,取出所有现金的情况,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它更多的意义还是为了控制商业银行,利用存款发放贷款的行为。
我们知道银行主要业务是通过低息吸储、高息贷款,然后赚取利息差,但是一算账,这种业务毛利润其实很低,
那为什么世界500强的排名里面,排名靠前的全是银行业,仅靠那点毛利润根本不可能支撑这个排名。
那它的暴利又是怎么来的呢?
好了....划重点,“货币乘数”这个概念来了;
接着举栗:
比如小A去银行存了10000元,这时法定的准备金率是10%,商业银行就需要把1000元上缴央行作为法定准备金,剩下9000元可以进入银行系统,银行可以拿去放贷款。
而后银行将这9000元贷款给了B,银行的贷款业务和存款业务是同时发生的,贷款是直接发放到B的银行卡上的,在增加9000元贷款业务的时候,银行系统也同时多了9000元的存款,这里可以是其他银行;
这时9000元再上缴10%给央行作为法定准备金,剩下的8100元又可以继续往出放贷款了。
就这样不断的循环再循环....
最后A存进去的这10000元,可以被银行放大10倍!
货币乘数是怎么计算的呢?
直接说结果吧,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网上科普
它是现金与准备金率倒数的乘积,如果准备金率为10%,货币乘数理论上为10;
就这样,社会上凭空创造出10万的资金,只要市场上货币供给量成倍的增加,银行的利润就会成倍的提高。
所以,银行赚钱的秘密在于:
放大货币的流动性;无中生有,凭空创造。
另外,中央银行也可以通过调整准备金率,影响货币乘数,从而影响货币供给量。
法定准备金率越小,银行可以留下来贷款的数额就越大,所增加的存款也会更多。
所以就会听到新闻,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就可以给市场增加1万亿的资金能力。
这个核动力印钞机已经点火,你觉得能停得下来吗?
四、潜流蓄势,澎湃将至
最后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稍微了解一点的
货币三兄弟了
M0(流通中的现金)——老百姓手里实实在在的现金;
M1(狭义货币供应量)——M0以外,再加上银行里随时能取的钱,代表当下的购买力;
M2(广义货币供应量)——M1+企事业单位的定期存款和居民的储蓄,代表未来的购买力,也可以理解为央妈印钞票的数量。
来,get一下它这些年的野蛮生长数据
从1956年的175亿,到2013年3月,用时57年,M2的余额走势突破100万亿;
2013年3月-2020年1月,用时<7年,突破200万亿;
2020年1月-2024年3月,用时4年3个月,突破300万亿。
猜一猜....
从300万亿到400万亿,这次需要多长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的话
别人从你这里借走了10碗米饭,然后回去往里面掺了一大桶水,最后连带利息还给你了11碗米汤,你还感谢别人多送你了个碗。
以前的“过去”翻篇,以后可要当个聪明人,提升自己的认知,永远是最划算的投资;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如果你当下没有收获十年前种下的“财富森林”;那就更不能错过“现在”这个最好的时机!
捷哥前面的文章建议多看,2025要上强度喽,大家多支持、转发;
下篇我们继续!
关注我,洞悉财富密码,发现隐藏价值,带你穿越整个周期。
「点金箓」已上线
你的迷茫,都有精准答案
始终抢先他人一步!!
跟着捷哥抄近路!!
私信深度链接,带你穿越下个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