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我们是在工作,还是宅在家里,抑或浪迹天涯,我们都总是想要说服或影响别人做我们要他们做的事情(即便我们要他们做的就是别再来打扰我们)。
当我们考虑到自己的性格趋向时,就会创造出对我们最为有效的条件和信息;而在考虑到别人的性格趋向时,我们也应当创造出对他们最为有效的条件和信息。
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说,大凡能说服我们的,也一定能说服其他人,可惜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需要记住:我们比自己想象的还更像其他人,我们也比自己想象的更不像其他人。将这一条铭刻在心是非常难的。
在各种复杂关系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处于“被动”地位:
精心制订的工作计划,被领导说得一文不值。
想让伴侣改变生活习惯,对方却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给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班,每个都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是忍耐不语还是大发雷霆?如何才能让对方按照你想要的去做?
“四种趋向”理论告诉我们,用词上的一个微妙转变,一次快速的交心谈话,或是流程上的一丁点儿变化,都足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事风格。
作为习惯和幸福领域颇具影响力的研究专家,格雷琴·鲁宾设计的性格趋向测试吸引了60万人参加,成功地帮助上千万人在职场、家庭和社交关系中做出改变。
“四种趋向”的核心就是:当我们了解性格趋向如何塑造我们及他人的世界观时,我们就能与他人更好地相处。
一、看清自己,读懂他人
我有一个朋友经常跟我抱怨:“我老想养成跑步的习惯,但就是做不到,真烦人。
“为啥?”我问。“你还不知道吗,要挤出点儿时间真是太难啦。”在学校时,这位朋友可是从来都没落下跑步训练,为什么现在却不行?是年龄大了缺乏动力?还是家庭拖累?环境不允许?没有团队氛围?
后来我才明白,我的朋友是一个缺乏内驱力,需要外人监督才能完成目标的人。
当队友和教练对她有所期待时,她展现自我毫无问题;而当面对自己定下的目标时,却纠结、拖延,无法行动。这是守义者的典型人格特征。
人们每时每刻都在面临两种预期:
外设预期——外人加诸我们的预期,比如准时交工作报告;
内设预期——我们加诸自身的预期,比如养成跑步的习惯,每天晚上11点睡觉。
不同性格的人对于预期有不同的行为表现,总的来说可分为四种趋向:
支持者:无论是外设预期还是内设预期,都一样乐于应对。
怀疑者:质疑所有的预期,只有当确信一项预期合乎情理时,才会去达成,因此他们实际上只应对内设预期。
守义者:乐于应对外设预期,但还是奋力完成内设预期。
叛逆者:抵制一切预期,无论是外设的还是内设的。
格雷琴·鲁宾“四种趋向”性格理论图
二、如何与支持者相处?
优势:
主动开拓
自我激励
勤勉尽责
值得信赖
细致彻底
坚守日程
渴望理解和达成预期
潜在劣势:
戒备心强
死脑筋
常与计划或日程的改变做斗争
缺乏幽默感、刻板
忧虑于含混或不确定的规则
当他人需要提醒、设限、督导或讨论时缺乏耐心
连服从根本不存在的规则也会忧虑不堪
支持者可以成为非常棒的同事。他们做事主动,表现优异,不需要别人的监督,也很擅长承认自己的极限。
而且,对于其他人来说,能够与言出必行的人一起工作也是挺给力的。
人人都知道,如果支持者说他要做某件事,那他一定会说到做到。
上司可以对支持者说:“要是你有时间,能不能看一看这个问题,然后把你的结论告诉我?”之后,上司不用再多说一句,6 周后上司就能得到支持者提交的一份完整的报告。
支持者也能成为非常棒的上司,因为他们很清楚如何设立预期,而且严以律己。
支持者型的上司很清楚,出发点不同则其预期也会不同,故他们推行的规章和计划也很公平,在达成长期的任务过程中目光远大,支持者型的上司不会突然改变目标、方法或最后时限。
支持者如果是企业家、自由职业者,抑或兼职做某种副业,会干得相当不错,因为这些人都是自我激励型的。
他们分得清什么是需要完成的,从而去做好它,哪怕没有客户、顾客或上司在旁督促。
在分析我所做的全国性的抽样调查的结果时,我发现,一个人的收入越高,那他越可能是一个支持者。
支持者有时会被常规活动和日程牢牢绑住,而且他们很难不遵守规章,即便是毫无道理的规章也照样执行;
当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他们也意识不到。要支持者主动放弃一个毫无意义的预期,或者停下来休息休息,都是非常困难的。
如果仓促提出变动,支持者也很难调整、适应。因此,如果他们周围的人想要做出改变或给出新的任务,就要努力为他们争取尽量多的预告时间。
对管理支持者的人来说,有必要记住这一点:因为支持者对达不成预期深恶痛绝,所以他们也很难分得清轻重缓急,所有预期对他们来说都一样重要。
为了克服这种情况,支持者的上司或同事就要把任务的轻重缓急明确表达出来:“我一般是每周五要这份报告,不过现在不是要交年度报告了吗,所以在咱们完成年度报告之前,就先把这报告放一放。没事的,年度报告更重要。”
三、如何与怀疑者相处?
可能的优势:
以数据为准绳
有公平公正之心(按他/ 她自己的评判)
有意建立高效、实在的制度
喜欢唱反调
如有正当理由,愿意反对体系
有主见
不接受未经确证的权威
可能的劣势:
患分析瘫痪症
对他人的自鸣得意感到不耐烦
潜在的想入非非
不能接受他人认为已完成但实际仍有问题的结果
不屑于遵守那些他人认为公正或至少无可选择的预期规则 (如交通法规)
拒绝回答他人的提问
怀疑者总是会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干?我们一定要做这件事吗?要不要再多找一些人来面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构建这个?”
怀疑者热衷于做研究、发现效率和消除不合理的流程步骤。
他们拒绝懈怠的借口,譬如,“我们一直都是这么做的”。怀疑者不留情面的提问并非总是受到同事和上司的赞赏。
但对于机构组织而言,怀疑者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一群人,他们的各种问题使得一个组织得以最有效地发挥自身资源的作用。
当怀疑者型的孩子质疑作业或一项预期时,老师或家长就应该努力提供经过认真思考的解释。
如果一名怀疑者型的学生问:“我为什么需要了解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呢?也许这对我永远也不会有什么用。”
老师也许就简单地回一句:“我们现在学的就是这个内容,你赶紧跟上进度。”但这起不到任何作用。
老师要这么回答才真正有用:
“没错,你们现在是在学有关美索不达米亚的内容,但这次作业能教会你更多的东西。
你可以学到如何快速地分析复杂的资料、如何从一段文字中归纳出基本要点、如何高效地做笔记,以及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相关要点。这些重要的技能会让你受益无穷。”
当怀疑者耗费大把的时间质疑别人认为早已解决的问题,抑或不能适时地做出决定的时候,他们的处境显然就比较难堪了。
身边的同事可以帮助他们规避过分提问的情况,办法就是给他们的调查设定一些限制。
譬如,经理可以明确告诉正在面试新人的怀疑者,录取的决定必须在某个日期前做出,或者最后的录取者只能在前五名应试者中产生。
限定条件有助于强制行动。
四、如何与守义者相处?
可能的优势:
好老板,有求必应的领导,具有团队精神
将达成他人的预期视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负责任,有担当
愿意付出更多努力
积极回应外部督责
可能的劣势:
极易过劳并崩溃
有可能展现具有破坏性的守义者式反叛模式
易被人利用
有可能充满怨愤
难以说“不”或设定底线
在很多情况下 ,守义者可以是非常棒的同事和上司。
他们始终如一,有人需要帮助时总是全力投入,有任务时也总是自告奋勇,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他们也能随遇而安。
守义者经常能成为了不起的老板及伟大、甚至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人,因为他们深知自己对组织所承担的这一份责任。
他们反应敏捷、责任心强。然而,正如其他性格趋向的人们一样,他们也纠结于如何理解那些属于不同性格趋向的人的想法。
有位守义者写道:“我是一个守义者,身为经理,当有人对我说‘不’或是东问西问的时候,我感到很难做。”
管理与自己性格不同的人是一件颇具挑战性的事情,第一步就必须承认这种不同。
守义者单独外出执行任务,就会面临一些特别的挑战。
在办公室里,其工作效率可以超高;但如果单枪匹马出去干,一般都会败下阵来,因为缺少外部督责机制。
因此,如果守义者想要自己创业,从一开始,就必须建立起系统的督责机制。
督责方可以是创业培训师,可以是良师益友,也可以是顾客、客户和学生(即便还没到报恩的时候),还可以是“更佳”应用软件上的一个群组。
总之,督责来自何方不重要,但必须得有实际存在的督责。
由于守义者总是十分重视达成外设预期,因此其他人就老想利用他们,而一旦他们感到被人利用,过度劳累,守义者们就会陷入守义者式反叛(因为“受够了”一怒之下不辞而别),而这对于经理和上司来说都是很棘手的。
为了避免出现守义者式反叛,老板也好,雇员也好,同事也好,都应该帮助守义者建立底线和边界:
1.提醒守义者要适当对某些事说“不”,以便对更重要的事情说“好”:“我周五就要看到你的报告,如果你一直都陷在别人召开的会议里面,我怕你到时交不出报告。”
2.设立最终底线以避免崩溃和守义者式反叛:“你现在已经有权利度假了,我一定会让你享受这个假期的。”
3.防止他人利用守义者:“我们大家都面临交稿的最后期限,所以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做好自己那部分的工作。”
4.向守义者指出他们有责任带个好头:“如果你一直待到晚上9 :00,你就为同事们树立了一个坏榜样。”
5.如果守义者已经承担了过量的工作,就给他们减少一些工作任务:我的一位在金融机构当领导的朋友跟我说,“我有一个非常难得的雇员,他的确是最优秀的人才。
每一个人都想和他一起工作,因为他让大家都充满活力,但他不能一直对谁都说‘好’。
长此以往是行不通的。他最近一次向我述职时,我对他说,‘你干得太多啦,也干得太好啦,但我说这话可是在严肃地批评你’。他不会委派任务,也不懂进退。因此,我们就把他的工作量减少了很多,他现在工作得更好啦。”
五、如何与叛逆者合作?
可能的优势:
心智独立
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不为传统观念所动摇
希望按自己的路子做事并抵制社会传统
非常清楚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
率性
可能的劣势:
被人要求做某事时容易产生抵制心理
不合作
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较难完成必须以同样的方式、多次重复或长期持续达成的任务
行动时视普通的规则形同虚设
躁动不安,很难安心于一个岗位、一段关系或一个城市
纠结于常规和计划
不在乎声誉
如果有人要求或告诉叛逆者做什么事,那这位叛逆者就极有可能予以抵制。
越是催促得厉害,叛逆者的反弹也就越厉害。
有位叛逆者友人的话把我逗笑了:“没有人能指使我做任何事。我最近收到一份电邮,标题一栏竟写着‘请阅读’,我立马就把它给删了。”
叛逆者抵制一切他们认为有控制意图的事情,而不管这件事有多么简单,譬如,打个电话、接受聚会请柬、参加常务会议等。
叛逆者即使意识到他们的抵制不仅会造成自我破坏、事与愿违,而且也与他们自己的期望背道而驰,他们也照样还是会抵制到底。
和叛逆者一起工作,有效的办法就是给他们提供资讯、开诚布公地阐明可能的后果,并任由他们选择如何行动。
面对叛逆者型的孩子,如果你要他们或告诉他们做什么事,他们肯定会抵制。
有位朋友说:“我跟我那叛逆者型的女儿说,‘过5 分钟我来给你掖被子’。她居然说:‘过4 分钟怎么样?’”
那怎么做才有效呢?还是和成年人同款的“配方”:资讯+ 后果+选择,无须唠叨,也不要纠缠不清。
一位叛逆者型的孩子的家长解释说:
摆平叛逆者型的孩子的最好方法就是把资讯提供给孩子,让其自己做决定,要将存在的问题交给孩子去独自解答,任由他做出抉择并在他不告诉你的情况下采取行动。
要让他在没有旁观者的情况下做抉择。旁观者=预期。如果他认为你没有在一旁盯着,那他也就没有必要跟你的预期较劲了。
六、如何有效影响他人?
我们总是想要说服或影响别人。我们总主观地认为,大凡能说服我们的,也一定能说服其他人,事实并非如此。
要想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我们就要按照他人的性格趋向去接近他,而非顺着我们自己的性格来。
一方面,当我们了解了他人的性格趋向,我们就会对他们更加宽容。
首先,我们知道某人的行为并不是针对我们个人的。怀疑者提出问题也并非要拆上司的台,或是要挑战教授的权威;
怀疑者就是喜欢提问题。其次,了解了别人的性格趋向,我们就可以更容易地说服他们、鼓励他们,也可以避免冲突。
其实,要想达到沟通的目的,我们的语言就必须恰当、得体,说那些话不是为了能打动我们,而是要能说服听者。
另一方面,每当我们疏忽了四种趋向,我们就减少了自己成功的概率。
支持者越是给叛逆者讲大道理,叛逆者就越是不爱听。怀疑者也许能为守义者的某项行动找出好几条漂亮的理由,可对于守义者而言,这些逻辑缜密的理由的作用不大,外部的监督才是关键。
简言之,要想说服或影响某人遵从某种进程,最好牢记以下要点:
支持者想要了解该做的是什么。
怀疑者要的是合情合理的理由。
守义者需要督责机制。
叛逆者希望有按自己的方式做事的自由。
同样,当我们针对不同趋向的人们运用他们各自尤其珍视的价值观时,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有可能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支持者重视自我管理和表现。
怀疑者强调理由和目的。
守义者看重团队精神和责任。
叛逆者珍视自由和自我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