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闻弟子对涅槃的认知为要止息烦恼之火,漏尽而不再入轮回。但对行菩萨道的圣者来说,这种清净涅槃并不究竟,证入佛果不仅只是截断烦恼的根源,虽然声闻乘主张阿罗汉最后所证悟的寂灭道与佛是相同的,差别只是心量大小的不同。
维摩诘认为对涅槃见地存有差异才会导致面对处理烦恼的态度有所不同,即根本的见地差异决定了行持的态度和方法,自然产生不同修行境界的结果。菩萨悲悯众生,而住于轮回,故菩萨虽有烦恼相,但明白主体与客体本质性空,实无烦恼与烦恼受,而能无入而不自得。
《坛经》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觅兔角。
维摩洁居士认为独处山林静坐修行并无法对众生予以直接救度。修行人并非是孤立自己于众生之外而修行静虑,反而须进入人群,以方便法门来弘扬佛法,拉近距离,适应不同社会形态,配合四圣谛,八正道等三十七道品的修持,即使身处尘嚣,内心仍是寂静止息,同样能达到不合道法而现凡夫事,不断烦恼而入涅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