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左传》是《春秋》的拓展,想读懂《春秋》必先读懂左传。正史中关羽夜读《春秋》其实是《左传》。
2.《左传》中赵盾弑君的故事说明那个朝代的秉笔直书只是政治正确。(当时赵盾险被君主干掉,流亡。胞弟杀死了晋王,而赵盾那时在国内,而且也没有处罚凶手,被史官判为弑君)
3.《左传》是一部史书,更是兵书。《孙子兵法》是策略,《左传》是实例。各种战斗,前因后果,双方角度,国家交往,均有涉及。
4.很多武将都读《左传》。比如关羽,杜什么,王武库。
5.通过左传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我们的祖先,上到孔子,下到日本武士道,都有源溯。
6.春秋时期和秦汉以后生活迥然不同。那些理解的难点就是重点。
7.孔子姓子,孔是氏,那时姓少氏多,待到秦汉,人知其氏,不知其姓。后来就混淆了。
8.春秋时期,实行分封制,这是因为当时的政治基本上是宗族政治(大国不好管,就大而化小)。所以才有如此繁文缛节的礼制规范。
9.孔子主张恢复周礼就是那些繁琐的程序。这也是儒家最难掌握的。吊诡的是孔子在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时代才成为圣人,儒家才成为主导思想。可是他早已失去他的土壤,所以不免外儒内法。
10.春秋打仗靠士兵,所谓士兵,就是士,也是贵族,十分讲究。诸侯多少沾亲带故,不会打的你死我活。
11.欧阳修是个文学家,更是思想家,首先开启了怀疑主义的先河,拿起了弗洛姆剃刀。
12.历史总是不完整的,人又有脑补的习惯,所以,古史的许多细节都是作者脑补出来的。
13.历和小说是一条河流的两个分支。
14.分封制——编户齐民——宗族与郡县并存
15.孔子追求的“仁爱”,基于家国一体的周的政治氤氲。对于家里人,别人,长辈晚辈的爱自然不同。春秋时期血缘淡化,也没那么相亲相爱了,所以礼崩乐坏。
16.小区业主斗不过物业公司主要因为不团结,公司是一个团体。如果一个家族斗,物业斗不过,因为利益集结的集体没有家族有凝聚力。
17.孔子不喜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为没有人情味。宗法系统中的冲突都是亲戚闹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