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大家都知道,人要心怀感恩。但对感恩的要求往往因人而异。
我想在感恩这点上被要求得最多的一定是被我们看到并帮助的弱势群体。比如贫困山区的孩子、身患重症的病人。他们在绝境中得到了爱心人的帮助,他们没有理由不感恩。
我最不忍看到的场景之一就是慈善晚会上,被资助的人一一上台与献爱心的人合影。献爱心的人个个崇高而伟岸,带着自豪,带着对弱者的亲切,带着救世主的光辉。而那些被资助的人则带着羞涩,带着不知所措,带着尽力要表现出的感恩上了台。虽然他们未必愿意把自己的窘迫暴露于众人面前,尤其是那些半大不小的孩子,他们红着脸,低着头。命运在给他们一丝光明的同时又收割了他们的自尊,但没有办法。可以想象的是,感恩这个词会一直陪伴着他们,感恩别人是他们的义务。
我们都知道,人的命运往往不由自己决定。三分看个人,七分看天意。站在给予者的角色上的人与被给予者的人区别在哪?区别就是前者是被命运馈赠,后者是被他人馈赠。前者如果感恩命运常被认为是谦虚,后者如果感恩他人则被认为是必须。
被命运馈赠的人往往有恃无恐,许多衣食无忧家庭的孩子肆意挥霍,比如常常为了限量款鞋子跟父母吵架,但他们不会被千夫所指,顶多被批评父母教育得不好。而被他人馈赠的人则常常小心翼翼。明星孙俪之前一直资助一名贫困学生到上大学,结果后来他贪图虚荣想买苹果手机,谎报需求要了超过其生活水平的生活费,被孙俪发现。她寒了心,停止了资助。那名学生很气愤,反过来指责孙俪。两人在网上辩论,很明显,不仅不知感恩还反咬一口的那个学生几乎社会性死亡。
看到新闻我挺难受的,不仅在于他的忘恩负义,也在于大众对这些孩子高于常人的道德要求。这些人的感恩常伴随着一个附属的要求:懂事。他们基本上失去了任性的资格,因为他们的人生容错率太低,毕竟都是些从开始就不被命运偏爱的孩子。
有句话说得好,对于帮助过的人,最好的态度是不怜悯、不评价、不回头。
所以我敬佩那些做好事不留名的人,对于做了好事大肆宣传的人,我则持中性的态度。我认为这是一种等价交换,你用钱换来了名声与优越感。但我无法批评他们,毕竟有人被逼到绝境之时,如果有人还愿意同他们做交易,也不能不算是功德一件。不太好的初衷如果通往了一个好的结果,也没必要刻意去抵制。
相对于得到声名,其实真正做善事的人在给予别人帮助的那一刻就已经获得了最大的回报——价值感。因为你的存在而改变了另一个人的人生,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事?而且,你施舍的往往只不过是命运给你的馈赠。
就像那句名言所说的“我曾鄙视我的灵魂,当命运给了我金子,我仅赠予你银子,我却自以为高贵时。”从这个意义上说,能给予别人的人比被施舍的人更需要感恩。
说到底,感恩是种自发的愿望,不能成为对别人的要求。如果可以,我希望每个孩子都活得没心没肺,我希望所有被救赎的人都不必小心翼翼。
我希望你会感恩却能不必感恩。
齐帆齐微课第五期第8篇,共1157字,累计 1328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