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大家聊的是:出现冲突时,到底是谁有问题?判断依据有三:
★需求未被满足的人,拥有问题。
★谁拥有情绪,谁就拥有问题。
★谁觉得别人有问题,谁就拥有问题。
今天聊第三个依据。
一切事物皆有存在的道理,同样,一切观点都有其存在的背景。
一个人有怎样的行为或观点,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关键是看到或听到的人如何去理解。
一个小孩很小的时候,被一位故意搞笑的邻居教了一个信息:他指着图片上的狗告诉孩子是马。从此以后,孩子一看到狗就说是马。在孩子的小脑袋里,狗就是马。父母不知道邻居教孩子的事,就会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他们并没有教孩子这样。如果父母据此就认为孩子有问题,父母是不是有问题?因为他们不了解事实就下结论了,而且是错误的结论。
孩子回家,有时会和父母说:某某老师上课很烦,总是只提问班上那几个同学,从来都不叫我回答问题。在孩子眼里,老师是有问题的,老师不公平。如果父母不问青红皂白就认同孩子,那你就错失了一个帮助孩子的机会了。
老师不叫孩子回答问题,可能孩子没举手;也可能举手了,但没其他同学举得高、举得积极;也可能次次举了手,被老师忽略了(这种情况在小学更常见)。
这时可以告诉孩子:如果全班都没什么人举手,都在等着老师叫名字,你想发言就大胆举手;如果全班多数人举手,你就举高点;如果大家都举得高,你就出声请老师叫你发言;如果你出声了老师还是没叫到你,你就多思考自己的观点,等其他同学发言完了,你还可以得到补充发言的机会。
这些做法,就叫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所以你看,孩子有这方面的抱怨,是孩子存在一个问题:不知道如何顺利、大胆地获得发言的机会。
如果父母这样教孩子,就把孩子的问题变成了机会,一个教会孩子遇到困难不抱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机会。
生活中,遇到冲突,我们常常会认为别人有问题。
下一次,当我们觉得别人有问题的时候,停止抱怨与争论,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也存在问题?
一切问题都是机会。
让我们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