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鬼的历史》:不死不灭的渴望,从外国的吸血鬼到中国的妖魔鬼怪
(文:火神纪)
一股力量把我赶出墓穴,
为了继续寻找我被剥夺的财富,
为了继续爱恋我失去的丈夫,
吮吸他心脏里的血。
——歌德·《克兰特的未婚妻》(1797年)
这本书买回来已经两三年时间了。买回来的时候粗略地翻看了一遍,然后发现大失所望,于是束之高阁。
前阵子在网络上某BBS上看到了一个关于吸血鬼的贴子,包括图片,以及文字。才又想起了这本书。于是又翻出来,接着翻阅。
如果说,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只是走马观花地浏览,那么这一次无疑是看得比较仔细了。
这是一本文史类的书。在买的时候我已经知道了。我已经有心理准备说,这种类型的书肯定是枯燥而乏味。只是没想到,看的时候我依旧呵欠连连。纵然这是一本关于吸血鬼这个让我颇感兴趣的内容。
对吸血鬼文化的迷恋也许始于香港亚视热播过的《我和僵尸有个约会》三部连续剧。汗颜。很多时候我总是不得不承认,我永远只是一个追捧恶俗流行文化的无聊家伙。
首先是吸血鬼。
不死不灭。游离于三界之外。永远地孤军奋战。逃避着人群却不时在人群里出现。邪恶。阴秽。狂妄地咆哮。在死和生中间徘徊。带着生前的记忆却只能无奈地守望着那些还在生的亲人。强大而彪悍。长长的锐利的犬牙。吸食人血……
千百年不死不灭形只影单,于是跟孤单和阴暗的角落,月光联系在一起。
孤军奋战。强大。彪悍。跟某种类似单枪匹马的孤胆英雄联系在一起。
逃避。邪恶。阴秽。徘徊。因为吸血鬼无可容身。永远弥漫在一种神秘而典雅无可奈何之中。
咆哮是狂躁和愤恨。……
诸如此类。我就是这样疯狂地迷恋上吸血鬼。吸血鬼象征着一种永恒,孤独。甚至是永恒的孤独。也象征着一种强悍,黑暗。甚至是阴秽的邪恶力量。
当把现实和光亮联系在一起。而在现实中无能为力的时候。迷恋吸血鬼文化,似乎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
说到底,对于吸血鬼的迷恋始终是一种不死不灭的渴望,一种对彻底孤独的迷恋。
说回这本书吧。买这样书的时候我以为,作为文史资料的书,应该会说明吸血鬼文化的形成以及发展。或者说明吸血鬼这个概念是如何而来的。的确,这本书也似乎在做这方面的论证。
广泛地引用了东欧年代久远的民间传说和野史记载,以及一些宗教记载。只是,看完整本书,给我的概念依旧很模糊。从这方面来说,这本书的论述无疑是很失败的。
全书分为引言,八个章目,三篇附录和一篇译后记。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自己的理解能力问题,或者是作者或者是译者的文字组织能力问题,长篇累椟的引用看起来非常的乏味。
这本书第一章从吸血鬼文化的奠基作者开始说起。第二章不厌其烦地论证了人的“纯洁之死”以及“不纯之死”决定了这个人死后是否还会回来为害人间。第三章是描绘了死者的生活。第四章是形成吸血鬼这个概念之前的种种鬼魂的史料记载。第五章是吸血鬼的命名的历史。
无疑,前面这四章我是比较感兴趣的。毕竟,这对于吸血鬼形象和吸血鬼文化的形成是有一定的说明作用的。纵然我看完了之后依旧只是一头的雾水。
而后面的几章看起来让我郁闷不已。说到了如何预防吸血鬼的侵害。如何识别和消灭吸血鬼等等。
这几章依旧依照前面的行文,不停地引用传说和神话,甚至是野史资料的记载。可是,在我看来,吸血鬼永远只是一个概念,永远只是对某种事物迷恋的寄存体,而我总是不相信有这样的东西的存在。这就让我对这几章文字再没有兴致了。
研究对一种并不存在的东西的预防,识别和消灭等等。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说到底,这始终是一本很失败的书。
从书名上说,既是讲历史。那么,却不够理智。
从内容上看,除了引经据典之外基本上没有任何内容。作者似乎只是用一种很务实的方法把自己多年来收集到的有关吸血鬼的资料贯穿在一起而已。
似是而非的史料。似是而非的小说。似是而非的论证。在我看来,作者本身也混淆了自己想要论证的观点。既说历史,也许,到了命名之后已经结束了。而前面的内容还没有说明白,后面却又莫名其妙地加上那几章和主题相去甚远的文字。显得有些莫名其妙了。
或者,如果改书名成类似《吸血鬼相关》这样的名字也许更贴切吧。
抛开电影里那些貌似多情或者人性化的吸血鬼,这本书里的吸血鬼的形象始终只是邪恶而带着一种类似瘟疫一样灾难性的东西。也许可以说,电影里的那种吸血鬼形象更接近我迷恋的那种概念。
看这本书总让我想起我们中国的妖魔鬼怪之说。两者实在相去甚远。
中国的妖魔鬼怪之说似乎总带着一点悲情的味道。要么为情为困,要么便是受了什么样的冤屈而满腹的怨恨。
这一点跟中国传统上的那种中庸思想是离不开的。而且传统上的那种“性本善”的观点也一直在左右着我们的逻辑思维。所以,中国的妖魔鬼怪似乎永远停留在一种悲情的无可奈何之中。没有人想是自己想做恶人,所以,甚少也有纯粹的恶鬼或者恶魔。因为,妖魔鬼怪之说永远只是人作为对程种恐惧心理,对那些阴秽不解的一切的延续而已。
人之初性本善。而妖魔鬼怪之初,更多的是带着一种冤屈和悲愤。或者是郁气不散,或者对世间不满而满脑子报复心理。或者对着还在生的人和事怀着一种无法舍弃的眷恋。
而到了《聊斋志异》里更是带着一种反讽的美感。这一点上来说,西方的吸血鬼来得更干净利落许多了。
邪恶。阴秽。仅仅只是为祸。为害。而下手的对象总是从自己身边最亲最爱的人开始。从满腹的温情到六亲不认。永远只是一线之差而已。
国人的悲悯情结。那种美好的渴望。在妖魔鬼怪的身上得到了延续。中国没有不纯之死,有的只是一种悲凉的遭遇。人们在妖魔鬼怪身上投射的是一种怜悯。甚至把人世间那种已经消逝的美好都投射在妖魔鬼怪身上。这就是《聊斋志异》里那些惹人爱怜的妖魔鬼怪的基本根源。
中国的妖魔鬼怪。带着国人特有的那种性本善的逻辑永远凄美而哀伤。而西方的吸血鬼则显得无情,冷漠。说到底,这只是文化上分歧引发的。
当然,我这里说的西方的吸血鬼只是这本书里的吸血鬼形象。也是更接近于吸血鬼原型的吸血鬼形象。而不是文艺型的吸血鬼形象。
发展到电影《夜访吸血鬼》,《僵尸惊情四百年》里的那些吸血鬼形象。其实,也跟中国的妖魔鬼怪相去不远了。
人性,妖魔的本能。冲突而引发的矛盾。也许,只有这样的做作的形象才能引发人们去观摩的兴致。
只是。我们却抛离了原有的那些最纯粹和最原始的东西了。《夜访吸血鬼》里那个主角不吸人血而去吸食那些动物的血。看起来永远没有史料里那些先残害自己最爱的人开始为祸人间的吸血鬼来得更脆生了。
也许,只有剔除了那些残酷的现实。人们才有办法让自己相信。其实。这个世界依旧还是很美好的。
所以。偶尔看看这样粗糙的原型形象。有时候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2006-4-8;丙戌年三月十一。 附注:图书出版信息。
■原名:《Hisroire des vampires》。
■译名:《吸血鬼的历史》。
■作者:[法]克罗德·勒库德。
■译者:朱晓累。
■出版社:Editions Imgo初版;经济日报出版社译版。
■版次:2002年11月第一版。
■印次:2002年11月第一次印刷。
■开本:787×1092mm;1/32开本。
■印张:9.625。
■字数:110千字。
■定价:18.00元。
■购书信息:2003年3月10日购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