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论语·阳货》
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 由于习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人的本性都差不多,而后天的习染使人产生了很大的差别。
人生来是有善性的,具有完满的仁德。
后天的习染让有的人仁德更加显现,有的人却日趋蒙蔽。
基于此,孔 子特别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人的本性都是很单纯的,但是人心和思想却都是极其复杂的。
所以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互相之间差异极大。
在复杂的人心和观念中钻牛角尖,或要求别人和自己一致,符合自己的意愿和想法,简直是庸人自扰。
想想看:认同本性的一面,用本性的一面来看世界和对待别人比较好呢?
还是用后天形成的观念、思想、人心为人处世比较好呢?
如果认同、接受人世间的不好的观念、不好的思想、执着心等,会受到污染,那么不认同、不接受、不接触人世间的不好的观念、不好的思想、执着心等,是不是就不受污染了?
这是不是要具备能区分人心、思想、观念的善恶好坏的能力?
这是不是就具备了某种程度的智慧了?
这方面做得愈好愈彻底,是不是心就愈纯净,愈能显露出本性,也就是智慧愈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