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篇碎碎念吧。尽管现在很鄙视这种碎碎念的文章,但是这种心理我得记录下来。
我觉得我是个很小心脏的人,很软弱,很怕和别人搞不好关系,也很极端情绪化,一些小事就能够上升到原则,还有被害妄想症。以上的部分直接从我爸身上遗传过来,我爸就会因为一点小事生闷气,问题是我都不知道他因为什么生气。我劝他要大度,不要总是生气,可他做不到。可是放在我的头上,我也做不到。
以上的结论有以下事件支撑。
比如,我和荣荣晚上在宿舍,我喜欢安安静静,她喜欢听歌唱歌,这就冲突了。
有时候,她会征求我的意见,“学渊,我想听歌”,这时候,我要处在看书的状态,就会说“那你带上耳机吧”,然后,她会说“那我可以唱出来吗”,然后,我就用请求带点可怜的语气“荣荣,安静会儿吧”。这个时候,我又怕她觉得自己太强势,太过分,我又会继续说“荣荣,我觉得你很厉害。你可以做到你看论文,又写论文,又听歌,还唱歌,我就做不到”,然后荣荣又会笑着和我说“这没啥了,我从小就这样”,然后我说“那估计你是习惯啦,不过你还是很厉害”。
以上对话,到此为止,接着就是她没有唱歌,我在安安静静的看书。
虽然我赢得了安静,但是我开始有些看不进书。因为我的思想和情绪还处在上一件事中,我在思考“我是不是有些太强势了,或许听着音乐,我也是可以看得进去书的?”但是我以前明明试过,她在宿舍里“大吼大叫”,我看书还得带耳塞呀;“她会不会认为我太压人了?”可是,在公共场合唱歌,听歌就是人人都带耳机啊,哪有公放的!宿舍也是公共场合呀,又不是自己的家!
我一遍一遍地和自己对话,这个过程中足可以看出我是多么的软弱:争取一点点自己应有的权力后,还总是怀疑自己是否太强势!
所以我是软弱的。平时就不太会争取自己的权益,要知道,这个世界哪有什么对与错,哪有什么黑与白,这个世界就是强者对峙弱者,优胜劣汰,体现在学习生活中,职场工作中,婚姻家庭中。
但幸好,我现在起码有为自己争取权益的意识,让自己发声,改变自己软弱的态势,赢得更多的尊重。我记得我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说,如果你没有能够及时的为自己的权益发声,以后没有及时发声的痛苦会一遍遍折磨着你。我很认同这句话,我也在努力变勇敢,为自己争取权益发声,不在痛苦和折磨中悔恨,不受委屈。
比如,我觉得我有被害妄想症,心脏简直小的要死。
在夏天,我一般喜欢热一点。因为潜意识里,我觉得热有利于身体。但是别人,比如晓辉和荣荣,他们受不了热。于是关于宿舍和家里应不应该开空调,什么时候开空调,开多长时间空调等又成了一个个冲突。
人人都说“你在劝说别人去做某一件事时,你一定要告诉他这是对你有好处的”,我采用了这个说话技巧,每当晚上荣荣开空调时间长之后,我就苦口婆心地告诉她,晚上人的身体免疫力是最差的,这个时候身体不能受凉,尤其是女孩子,受凉了,对身体影响真的很大。然后,我们会把空调关掉,开风扇。
一到夏天,我就会不止一次地和她苦口婆心地说身体的问题,我觉得她没有听进去,或许她对身体的好坏没有概念,或许她和我的耐热点简直差了好几十度。
按照往常,我们熄灯睡觉时,一般会关掉风扇,定时开半个小时。但就在昨天,我觉得她足足开了有1-2个小时的空调,然后我的小情绪又爆发了。我烦躁的睡不着,我越想越气,我觉得她就是想害我,明明晚上身体免疫力差,你还开这么长时间的空调!但反过来又一想,没有这么严重,不就多开了一会儿空调嘛,自己盖上被子就好啦,反正自己又不会觉得很冷,别动不动就上升到原则和底线上,不要生气,生气对身体更不好;我就这么想来想去,自我劝来劝去,导致我很晚很晚才睡着。
我觉着自己心脏太小,一些屁大点事总是容易走极端。感觉自己每次一遇到冲突,总是让其硬着陆,所以我一直觉得自己既情商差,又软弱。
晓璃老师说,当没有学习新技能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利用旧经验来处理新问题。就像我爸,他的旧经验就是“生气”。而我从小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习得了这一经验。
所以我应该不断地去学习,学习新技巧,新方法,从容解决应对每天如同空气一般存在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和冲突。
我相信我会变得越来越好,变得勇敢及时地为自己的权益发声,从容自信宽容地对待每一个人,拥有一颗大心脏乐观积极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