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实在太忙太忙了。每天到了下班时间,计划要完成的任务始终还差一截。加班也干不完,索性把任务装在书包里背回家,继续忙到晚上深夜11点。同事看到我加班,总是调侃,“你太卷了”。我只能回答,是我工作能力不行,效率太低。
其实,这段时间主要忙的是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这差不多占据了我整个时间和精力的2/3以上。因为上个周才和导师最后确定了论文的题目,距离提交开题报告只剩下十来天。这短短的十来天,不仅要啃大量文献,还要写文献回顾和研究方案、论文框架等等——这些都是开题报告必要的构成部分。
好在这么多年以写稿为业的历练,心理上也并不慌乱,我相信只是每一步花足够的时间做扎实,正如我写过的那些刚开始感到压力巨大的稿子一样,沉淀够了所有的困惑和难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跟朋友聊起最近的繁忙。朋友问那是不是研究生毕业之后就很轻松了。我说“大概是吧!”不过,想了想我又推翻了这个结论:“人一辈子只要活着,哪能得闲啊!或许到那个时候又有新的任务。”紧跟着我又纠结地推翻了这个结论:“不过,那时候即便再忙都可以从容的安排了,以后实在做不了的,可以不做。不像读研,一旦上了这个贼船,没靠岸就脱不了身。”
如果没有读研,我会不会生活悠闲许多?我也不知道。
在我过往的人生当中,还是有那么几年生活是颇为清闲的。那就是2015到2019我在阿坝的那几年。
那几年,当然也不是无所事事,也蛮充实的。只是绝大多数事情都是因为想做而做,而非该做而做。比如我慢慢的看了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四卷本,我用差不多七八个月的时间慢慢啃完了孙正聿的《哲学通论》,又花小半年看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也有半年的时间在读《经济学原理》。还看了很多小说,听了好多有声书。
现在回想起来,那已是好遥远的事情。甚至可以用悠长的语气说“那还是我年轻时。”
33岁那年,这样凭着兴趣来看书的日子戛然而止,我开始准备考研了。一开始我就跟自己说好,我要用30岁到40岁的十年啃下一个研究生文凭作为送给自己的一份礼物。可这一备考就是三年,36岁那才考上。现在想来,等到我毕业已经是39岁,约等于40岁了。掐头去尾真的是十年啊!
十年光阴,就为了换一纸薄薄的硕士文凭。相比所付出的艰辛,这个收获——尤其是在学历极度贬值的今天,简直太微不足道了!
不过偶尔想到这个问题,我又觉得我是幸运的。我知道,有的人考了七八年,从大学毕业二十郎当考到30多岁——同龄人早已结婚生子的年纪,仍没考上,面对未来人生惶惶然不知所措。我知道许多的人,考了两年、三年没上就放弃了,考研这个愿望成了永久的遗憾。我知道更多的人,想要考研但是生存压力大,上有父母要供养,下有子女要抚养,即便想要学习也完全不具备条件,读研只能说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我,毕竟用自己的坚持换来了一个结果。相比而言,我老天爷不曾薄待我。
想到这里,我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那么认真卖力的准备毕业论文了,因为如果仅仅只是把文凭混下来,那实在有点对不起自己正值盛年这十年宝贵的时间。完整的走完学习的每一步,多学点东西,才不枉老天爷给我幸运。
我也不知道这纸文凭,以及这几年的备考和学习的经历能给我带来什么。或许仅仅就只是一段经历而已,毕竟一个40来岁的人,拿着一张几千万人都有的学历,能起多大作用?但是我又能感受到,它带给我的改变如此具体而实在,比如做研究课题,正是有读研作为底气才让我敢于去触及。从去年这个时候到现在,我已完成了三个课题了。这可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儿。
朋友问我下一个梦想是什么?我说结婚、生子,如果条件允许,写一本活的比我长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