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妹妹陪伴的一个月呢!但我们两个人一起,原本就少得可怜的那一丢自制力荡然无存,妹妹调侃道:“我们两个人在一起,就是懒上加懒!”我觉得她说得没错。
最近在听老舍的散文集,不知道是按什么来排列的,前面的好多散文都是发表在一些杂志上,我没听过的;后来几篇比较熟悉的(应该是以前在课本上学过的)文章都是发表在人民日报,我在想,像我这种普通人如果写作坚持下去,十年、二十年,水平会不会提高很多?
妹妹说我做事情抱着太大的功利心,看书也好、写作也好、练字也好都是想要从里面得到什么,这样很累。我赞同她的评价,但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名利场里,网上贩卖着成倍的焦虑,静下心来只凭自己好恶做事情且不带一丁点儿的功利心,真的很难。
关于读书,8月初看完了《曾国藩》这本小说以后,看了《长安客》,其实99%的内容都是起床到出门上班的那段时间听书的,了解了课本诗文之外的唐朝诗人们跌宕起伏的一生。然后看了《无声告白》,整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觉是原生家庭影响了两代人,联想到最近在看电视剧《乔家的儿女》,感觉有时候不把心里话说出来,大家相处得都很累。
关于工作,8月是很累的一个月,甚至有半个多月,领导每天下班后给我发消息会发到晚上23点以后,工作日每天都是一场噩梦,在工位坐下来,脑袋就开始又沉又胀,虽然很累,但整个8月的工作比较平稳,反正天天忙就对了。
关于学习,妹妹说了,两个人在一起就是懒上加。我们俩只要有一个人在这个时间点不想学习,那就不可能自律了。学习上面来说,8月是很颓废的一个月,希望9月能调整好心态好好学习。
关于生活,8月上半月,还被妹妹拉着跑出去玩,和朋友去了上海中心,带妹妹去了星空馆打卡,然后和妹妹去蹦床,学会了滑滑板,买了篮球,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8月看了好多好多好多的电视剧,有句台词挺戳我的,大概意思就是:离开故乡太久了,如今回去发现故乡也不再是自己记忆里的样子,那故乡还是故乡吗?从上大学开始,我在上海已经8年了,尤其工作后一年也就回去一次,匆匆一场探亲,然后赶紧回上海继续搬砖。马上27周岁的自己没有对象,没有房子,没有存款,在这个偌大的城市里没有一点归属感,想想都挺扎心的。不过,也很喜欢大结局里主角说的话:“我曾想靠自己的努力,在这座城市拼杀出一席之地,也曾在坚守还是离开之间彷徨不决,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无论一个人走到哪,心安的地方,就是故乡。”
和妹妹在8月有4次散步的经历,每次一个多小时,都能给彼此敞开心扉说说心里话,在这4次散步的过程中,我们一起探讨了很多东西,我也想明白了很多的事情(比如感情如果真的到了自伤的地步,及时止损抽身离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比如每个人面临的选择都是处在当下情景中做出了自己认为最好的选择,没有什么后悔的;比如当下的自己是通过适者生存的方式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所以当下环境里的自己是物竞天择里留下的最好的自己;男女观念的差别等等)。对我们两个来说,这几次的交流成为了一次三观重塑的宝贵经历,我知道她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她明白了每个年龄段都有各自的烦恼,我们能逐渐以朋友的方式平等地去思考对方的处境,挺好的,有的时候会觉得,这样和妹妹过一辈子也很不赖哈哈!
废话了很多,8月几乎没有运动,没有学习,但依旧是一个宝贵的8月,毕竟一年里有妹妹陪伴的月份也就那么一两次,感谢她的陪伴,让我工作之余的日子里没有时间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