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五花马
生活的支点是什么?是我们自己。
"你"是每一个人,"你"是所有人。对于你来说,没有比你存在于这儿更加重要的事情了。你是你自己的起点,也是这个世界的起点。运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这个世界,运用自己的理性去评判这个世界。找到自己,才能找到力量。坚持来自内心的要求,当我们的选择与自己内心最真切的声音真正结合起来的时候,我们才会堂堂正正,俯仰无愧天地。
读到倾城兄的《此生此夜难为情》一文,他说:走了这么久,你变了没有?壮年听雨客舟中,脑海中盘桓不去的,已是一段熟悉的金庸碎片:那个时候明月在天,清风吹叶,树巅乌鸦呀啊而鸣,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泪水夺眶而出。
天涯思君不见君,郭襄的泪水当然是因为杨过。我的眼前突然浮现出许多幅至情至性,狂放不羁的画面。
《神雕侠侣》第十一回“风尘困顿”一章,洪七公欧阳锋华山缠斗力竭身亡,杨过安葬好两位武林奇人后下山途中,有这样一番描写:“这番下山,仍是信步而行,也不辨东西南北,心想大地茫茫,就只我孤身一人,任得我四海飘零,待得寿数尽了,随处躺下也就死了。在这华山顶上不满一月,他却似已度过了好几年一般。上山时自伤遭人轻贱,满腔怒愤。下山时却觉世事只如浮云,别人看重也好,轻视也好,于我又有甚么干系?”
第三十七回“三世恩怨”一章,武林大会上,杨过送了郭襄三件大礼,群雄轰动。黄蓉对郭襄说:“你杨大哥是个至情至性之人,只因自幼遭际不幸,性子不免有点孤僻,行事往往出人意表。不错,他是好人,可是有点邪气。要是他肯听旁人的言语,那也不是杨过了。”
至情至性,狂放不羁,这样的杨过很像英国诗人拜伦。
拜伦在《书寄奥古斯塔》中写下这样的诗句:“仕途可以受阻,功名可以凋谢,甚至头颅都可以抛却,而个性,却永难泯灭。既然错处是我的,我该承受它的酬报。我的一生就是一场斗争,因为我自从有了生命的那一天,就有了伤害它的命运或意志,永远和它违拗;而我有时候感于这种冲突的苦恼,也曾经想要摇落这肉体的枷锁:但如今,我却宁愿多活一个时候,哪怕只为了看看还有什么祸事临头。”
是的,个性永难泯灭。如果错处是我的,我该承受它的酬报。
天道忌巧,去伪守拙。
我的一些做法和说法,不管在别人看来对不对,都是我基于自己的真实判断做出的真实表述,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事,我都不会放弃对自己求真务实的要求。
王阳明《传习录》中有一段关关于“气即性”的论述:
问:“有人借用程氏兄弟的‘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才说性便已不是性’,反问朱熹,为什么不容说,又为什么不是性。朱熹这样回答:‘不容说者,未有性之可言。不是性者,已不能无气质之杂矣。’我始终不能理解二程及朱子话的内涵,每逢读到此处便感疑虑丛生,特向您请教。”
答:“生之谓性”,“生”字就是“气”字,犹如说气即性也。气就是性。人生而静以上是不容说的,刚说“气就是性”时,性就已偏向一边了,不再是性的本源。孟子讲性善,是就本源而言的。但是,性善的锋芒只有在气上方能看到。若无气也就无法看到性。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就是气。二程讲“论性不论气;论气不论性,不明”,也是因为学者各自看到了一面,所以他们只能作如是说。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性,气即性,性即气,原本就没有性气之分呀。
我理解到的意思是,性只有在气上方能看到。若无气也就无法看到性。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就是气。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性,明白自己的气,气即性,性即气,也就不会混淆是非,以人之错责己之过。
曾问生何来,又问终归处,钱本不足惜,命亦如摆渡..........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公元1506年(正德元年),时年36岁的王阳明在经历刘瑾加害脱逃途中曾经写下这样的诗句:“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夜静月明,海涛天风,动静非常,我心中突然一动,第一次真正体味到为何章太炎先生评价阳明心学为“自尊无畏”!
法律人所能感受到的最高层次的欣慰,不仅是财富和智识上的挑战与收获,更重要的是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有援手的力量,对于求援者,你能做出妥善的回应,在做好代言人角色的同时,附带对社会正义体系做出贡献。
然而,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在专业上做的好,跟在道德上做得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做得好”与“做的对”中间的调和,在于对法律体系的信心问题。只要他们能够在某个层面相信自己参与的过程,有助于正义及理性的结果,哪怕效力再小再少,都会得到一种满足的喜悦。
专业伦理,不仅仅只是一组指导原则,更是一系列对律师本身的定义。专业上的自我认识,就是从这些原则表现出来。道德律则跟其他规范一样,不是何时何地都可使用,经常精微难测,模糊不清,有时还会彼此冲突。不把现实世界搬进来,很难摸索出一套折冲之道。
法律这一行业充满受苦的灵魂,时时在与自我的野心及渴望征战,所以,法律职业在走向不同的路径之前,最应该共识的观念是共同致力于正义体系,复杂但富有价值感的视野,以及对这困难重重、庄严古老的行业拥有引以为傲的自由。
人活着的漫长岁月都不一定是生命的真实,但绝对要保有的是对最初的震撼保持忠诚,将孩童的好奇作为智慧,并一路携带它直到尽头。所以,做一个在时间河流里不沉沦的人吧。
“顿开金绳,扯断玉锁,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摊开掌心,空空如也,原来我什么都没有,只有造物主给的这颗心。起点这样低,所以过程才会无限漫长,永无尽头,想到这一点我也就踏实了。
“你是否能在无情的岁月中,充分利用生命航程里的分秒时光?如果一切真是这样,你就拥有了世间万物,甚至更多......这时,你就是一位真正的勇者。”在人世间随波逐流地生活不难;在独处时固守已见地生活不难;而只有伟人才能在茫茫人群里尽享独处的自主。所以,允许我再次抄录英国作家、诗人吉卜林的诗歌《是否》来结束今日的随感。
『王芮 2017.9.19 随感』
《是 否》
(英:吉卜林)
当周围的人都丧失理智并且归咎于你时,
你是否能够保持冷静?
当所有的人向你投来怀疑的目光时,
你是否能够相信自己却又允许他们怀疑?
你是否能够等待,不知疲倦地等待?
当你受人欺骗,不要以谎言作为交换。
当你遭人怨恨,不要将仇恨作为回应。
不要粉饰装扮,不要故作高明。
你是否能够梦想,却不会让梦想成为主宰?
你是否能够思考,却不会把思考视为目的?
无论是迎接凯旋的成功还是经历彻底的失败,
你是否都能荣辱不惊?
当你自己所说的真理被流氓们扭曲,成为愚人的陷阱时,
你是否能够忍受这些不实之词在耳畔萦绕?
当你为之奉献终生的事业遭受破坏时,
你是否能够俯身,用破旧的工具将其重新搭建起来?
你是否能够不计往昔的荣辱,放手一搏?
即使遭受失败苦痛,也要从头再来。
即使被人冷嘲热讽,也能毫不计较。
你是否能够直面人生的转折,全情投入?
即便身心疲惫,即便一无所有,
心中却还有一个信念在高喊:“坚持下去”。
当你与平民交谈时,是否依旧能够保持美德?
当你与国王同行时,是否依旧能够平易近人?
无论仇敌还是朋友,是否都无法对你造成悲伤创痛?
置身茫茫人海的你,是否能广结人缘却又留有分寸?
你是否能在无情的岁月中,
充分利用生命航程里的分秒时光?
如果一切真是这样,
你就拥有了世间万物,甚至更多......
这时,你就是一位真正的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