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天上了六节语文课,上午两节,下午四节。
上午的两节课,我们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讲《咚咚鼓》,另外一节课,我们练了字。
本来是让他们读《咚咚鼓》是检查他们的阅读情况。但是听了他们读了以后,我突然觉得,这可不是个简单的故事。
于是,我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跟同学们一起梳理了这个故事的大致脉络。
故事是这样的:小螃蟹在路边遇到了一只可乐罐子,它就喜欢上了敲鼓(可乐罐子),因为敲鼓的时候它就会忘记烦恼,甚至把小青蟹的事情也忘记了。但是它的朋友们不喜欢,但是它没有放弃,它换了一个地方继续坚持自己的爱好!后来不断练习,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最后得到了朋友们的支持,被朋友们请回去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知道了什么,他们说不放弃,坚持自己的梦想。还有一个同学补充,还得努力!
这就是了,读这个故事,首先锻炼了阅读能力,增加了识字量,其次用思维导图梳理了文章脉络,让孩子们更加清晰,最后理解其中的道理!
这就够了,这就是阅读的力量。
下午讲了一节新课《日月潭》,我用同样的画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孩子们弄清楚了每一段都是在讲些什么。通过这样的学习,还让孩子们学会了把讲述相同类型的内容的段落放在文章的同一部分,为以后讲课文结构打基础,也可以给写作打基础!
今天我花了两节课的时间把大家的书法本翻了一遍,发现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同学的字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一边看一遍后悔,为什么不早点让他们学顿笔呢?!
细想了一下,发现是因为我怕练字,把这种特质影射到孩子们身上,就觉得他们也会怕,所以迟迟不敢写顿笔。
但是开学这一个月以来的效果真的让我大吃一惊,他们真的太棒了!
从中我知道了,他们的潜力无穷大,就看我们老师愿不愿意去挖掘,怎么去挖掘。想法很重要,方法也很重要。
就像我们班的朗读,一开始,我怕累着孩子们的嗓子,不愿意让他们扯着嗓子读,但是,读书效果真的不好。于是后来我就要求,声音一定要大!但是,如何在大声的情况下,还不会让孩子们的嗓子哑掉呢?
我就想到了女儿在学习口才表演时,老师教的一些发音方法,发音分为:口腔发音,胸腔发音,腹腔发音,想要不累着嗓子就得练习腹腔发音,在读的时候还得把嘴巴张大,这样发音更清晰,更圆润。
把这些方法交给他们,并且带着他们练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班级读书的声音明显响亮多了,而且孩子们注意力集中了,学习热情更加高涨了!
无论学什么,方法永远比结果更重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是最重要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