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残阳夕照 西风独自凉(一)
河洛之地上,放眼望去一片荒芜,偶尔在路上可以见到几个衣裳破烂、面黄肌瘦的流民,或两两相依搀扶缓慢前行,或弓腰驼背杵着一根枯木一拐一拐地走。有时候还能看到路边被丢弃已经腐烂发臭的孩童。他们不是别人,正是那盛世大汉的子民,他们无家可归、无田可耕,再加上天灾,更是雪上加霜。
长安城内一片歌舞升平,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锦衣华服。贵人们不知普通百姓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士绅们不顾下层人民的死活,他们关心的是收取的多少良田,有多少奴婢,能不能封侯拜相。
汉朝的时候土地是可以买卖的,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在年头不好的时候,没有收成,经济困乏,就有人拿着土地去卖,形成了土地兼并的情况,那么卖了土地就没有田地去种粮了,很多人就只能成为地主家的佃户,租他们的土地去种植,而地主所收取的田租是很高的,有一半的收成被收去了,而地主交公粮只需十五分之一,甚至是三十分之一。这就导致了政府越减免租税,农民越穷,最后便宜了地主,使得社会矛盾逐渐激化。
为什么有的人愿意卖身给地主呢?除了生活困顿之外,还有主观意识上的的逃避责任。在汉朝如果你登记在册,那么即使你是乞丐,也要交人口税、服兵役等,很多人为了逃避这种责任,就卖身在地主家,但是他们并不是出卖自身的自由,而是作为奴隶不用交税了,由地主去交。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不可调和。汉王朝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发现这些症结所在,但是已经积重难返。
曾经威震海内、威加四方的大汉王朝已经岌岌可危、大厦将倾,处在风雨飘摇的边缘。
我们把故事开头拉到西汉末年吧,这是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也是一个过渡阶段。
历史总是那么的巧合、那么相似,总是在关键的时候出现一些人物,加速历史进程,在危墙即将倾倒之时推了一把。前有大秦帝国胡亥继位,宦官赵高专擅朝政,为秦朝灭亡加了一把火;后有我们即将讲的西汉的终结者王莽。
王莽是个外戚(汉朝总是有外戚干政,老传统了),是孝元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的皇后、汉成帝的亲妈。要说这王莽也甚是可怜,虽生在大家族,但自己的父亲死的早,在家族中的大树倒下了,也就没有继承侯爵。而他的爷爷、伯父和叔叔们很多都封侯了,堂兄弟们也是位高权重的。所以王莽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他的心理是要极度的不甘的,但是他为人处事非常谨慎小心,是一个相当有城府、极其自律的人,拥有非常高的情商。
为什么这么说?王莽在家里非常节俭,待人彬彬有礼,注重礼节,在社会上结交精英人士,毕竟这家族的势力摆在这里,达官贵人很容易接触到的,侍奉伯父比亲爹还亲。所以后面他的伯父王凤临死之前把他托付给了王太后和汉成帝,先入朝廷在皇帝面前走动走动,大小能弄个官做。
既然已经引荐给了皇上,那后面的加官进爵自然水到渠成。在皇宫里待了一段时间后也没啥动静,他的叔叔成都候王商就向皇上上了一份报告,想把自己的一部分封地分给王莽(这是想激皇上呢?),而且宫里的其他很多官员、名士都在替他说话(结交精英朋友的好处啊),皇上一看,哎呀,这么多名人给你说好话,想必是个贤能之人,于是就封他一个新都候,然后又封了官(现在是既有爵位又有官位了)。
大部分人升官发财后就骄奢淫逸,王莽却恰恰相反,待人接物他反而越来越谦恭,相当有礼貌。无论是家里的门客、名士,还是将军、卿大夫,他都仗义疏财,谦恭有礼。王莽的确是情商相当高,表演的天赋也是极高,这不,他的美名就传遍了天下。
在宫里干了一年多,汉成帝就驾崩了,汉哀帝继位,王太后就变成了太皇太后(后面我们还是称之为王太后吧)。这个时候王太后就想了,皇帝不是他的亲孙子,这以后哀帝的亲奶奶傅太后的家族是要掌权的,她也不好再去争夺什么了,安享晚年好了。于是就叫王莽辞官回家吧,把大权让给外戚傅家(话说这傅家和王太后,还有一个冯家在这以前上演过一场宫斗大戏呢,这里就祥述了,总之汉成帝没有子嗣,就将皇位传给了汉元帝与傅氏这一脉的孙子,就是汉哀帝)。其实这个时候,王莽已经看到汉朝的社会矛盾激化,积重难返了,正好这次也把这个锅让新皇帝和傅家来背。
但是王莽心里也是矛盾的,我想他是有政治抱负的,想要改变这局势。所以好不容易爬到这个位置,也不甘心的,不能就这么轻易的放弃。这时就展现出他高超的手段了,王莽知道自己是托孤大臣,新皇帝不可能离得开他,而且其他大臣也不会答应的。于是就上报说自己要退休了,汉哀帝急忙劝阻,说:“先皇唯独把政务托付给您,我也希望跟您一起努力干翻事业,您现在说要退休,我很难过啊”。同时派了一些公卿们去给王太后施压,最后就留下来了。
有一次未央宫举行宴会,傅天后被安排坐在王太后旁边,王莽看到了,就拿祖宗礼制来压她,说傅天后只是藩王的妃子,怎么能和最尊贵的太皇太后并列坐在一起呢?这件事让傅天后很是恼火,不去赴宴了。王莽想我是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你能说什么?便要激皇帝,于是他就再次请求退休,没想到皇帝为了平息这件事竟答应了(我去,失算了)。
然后丞相朱博就报告皇帝,说这个王莽不尊重傅太后,压制她的尊号,有伤皇上的一片孝心,应当明正典刑,虽然赦免了他的罪,但是应该拿掉他的爵位和封地,贬为庶民。皇帝就说:“王莽跟太皇太后是亲戚关系,不看僧面看佛面,削去爵位和封地就算了,让他回封地去吧”。
王莽回到封地很是小心谨慎,深怕出点岔子影响自己的名声以及被人抓到把柄。但是有一次他的二儿子王获杀了一个奴仆(汉代虽然奴婢可以买卖,但主人是不可以随意杀奴婢的,即使如此王获也并不是非死不可),王莽非常生气,他不能让自己的政治生涯有任何污点,害怕他坏了自己名声,影响整盘计划,只能弃车保帅了,叫他亲儿子自裁了(厉害)。这样的大义灭亲为他自己获得了巨大的声望。
王莽就在自己的封国待了三年,但是他并不是在家空等着,官场瞬息万变,如果人不在朝中,很可能以后掌权的就没有他的份了。私底下还是要结交权贵,去运作、去经营的。于是朝中很多大臣、贤良、名士还有老百姓等都在替他说话,在皇帝面前歌颂他的美德。皇帝也就坡下驴,把他调了回去,即不让自己背负驱赶托孤大臣的骂名,也遂了那些大臣的意。
王莽回到长安一年多,汉哀帝也驾崩了。但是汉哀帝没有子嗣,并且傅太后和丁太后(汉哀帝的生母)也都相继去世。这个时候能和王莽抗衡的人基本没有了,皇室除了王太后,已经没有强势的人了,而那些反对势力都将渐渐被消除。
哀帝驾崩,王莽就理所当然地出来主持大局,被授为大司马(掌管军政事务)。然后他们就和王太后商议让中山王来继承大统,是为汉孝平帝。这个孝平帝继位才九岁,还只是个孩童,所以只能让王太后代掌皇权,而政务就由王莽来掌管。
大司徒孔光是个大儒,三朝元老,王太后也很信任他,所以王莽就极力地拉拢他。把孔光的女婿甄邯提拔为奉车都尉。而汉哀帝的那些外戚们和王莽向来不喜欢的大臣,王莽都想方设法罗织罪名将他们除掉。但是王莽让孔光出头去向王太后递折子举报,自己再在后面加把火,逼迫王太后批准这些罪名。
王莽虽然大权在握,但是在家族内他还是有害怕的人,就是他的叔父红阳候王立,他害怕叔父会在太后身边吹风,影响他在朝中为所欲为,所以就想把王立除掉(权力面前,亲叔父、亲儿子都是棋子)。于是他又指使孔光揭发他犯罪的事实,让王太后把他打发到封地去,王太后不肯,于是王莽就用百官大臣和礼制来压王太后,说:“汉王室现已衰败,皇上又没有子嗣,太后您一个人掌管朝政可要小心谨慎啊,做事要一定要公正,才能为百姓做表率啊。您这样因为私人之情不顾大臣们的意见、枉顾朝廷律法,假使文武百官都学您这样,天下就要乱了”。王太后也没办法,只能照王莽的意思把王立发回他的封地。
王莽在朝中要铲除异己,也要开始培养自己的人。两个堂弟王舜和王邑,甄丰和甄邯专门负责纠察弹劾(铲除异己,控制百官),负责机要事务的平晏(就是王莽的秘书),刘歆主管典章制度等,这些人有些都成了后面的四辅大臣。
王莽这个人绝对是个影帝,平时一本正经、不苟言笑,有什么想做的,就对手下的人稍微示意,手下就会立马心领神会地去上报,等到好处来了,比如加官进爵什么的,王莽又假装推辞,说自己德不配位啦、不够资格啦等等,用来迷忽悠王太后(王太后四朝后宫之主,辅政三朝皇帝,能不明白这老小子什么心思),对手下和外人又表现的很谦逊、诚恳的样子。
王莽在收买人心、为手下谋福利方面也是毫不吝啬的。大臣向王太后报告,说大司马王莽在拥立新皇帝(汉平帝)、安定国家、稳固宗庙方面有很大的功劳,然后将他与先前的大司马霍光和周朝的周公做比拟,认为应该参照霍光奖励他,增加封地户口,子孙可以原封不动继承爵位和封国。歌颂王莽的功劳很大,安定江山社稷有功,参照周公的礼制,理应获得奖励,应当赐号安汉公。
王莽现在大权在握,什么加官进爵,封地增户的都是迟早的事,他要的可不止这些。所以就要为手下谋点福利了,既可以稳固手下对自己忠诚度,也可以对外展现自己谦逊、克己奉公、不邀功的名声,说:“孔光、王舜、甄丰、甄邯他们啊,跟我一起决策拥立新皇的,他们也有很大的功劳啊,不要提到我,要赏赐也应该给他们。”然后属下再歌功颂德一番,王莽再推辞一番,还托词说自己生病了不肯上殿。然后王太后就下诏,对他们几人加官进爵,位列四辅,辅佐新皇帝。但是这时王莽还是不出来,手下的人就上奏说:大司马历任三朝都位列三公,可比周公之功,功勋卓著,品德高尚、作风优良,远在异域的人都仰慕他的威望,王大司马应得首功,这是我们这些老臣众望所归的。于是就任命王莽担任太傅,总领四辅大臣,封爵安汉公。
那么此时王莽表现得诚惶诚恐,表现的很无奈、不得已上朝接受册封,但只接受了太傅官位和安汉公爵位,而封地和世袭罔替就拒绝了(官位和爵位很重要啊,这是身份的象征,后面要想改朝换代,相匹配的身份一步一步地进阶很重要。)。同时提议把上到之前爵位断了的各诸侯王后代、有功之臣的后代重新赐予爵位。下到士绅、平民,鳏寡孤独的给予优待恩惠。不得不说王莽的局布的很广很深,笼络民心从上到下,从王侯贵族到黎民百姓,无一不受其恩惠,实在是高。
王莽做了很多提升自己名声、增加声望、施人恩惠的事后,赢得了大家的好感,就想要独断专权,把政权甚至皇权一揽子拿来。他知道自己的姑妈并不喜欢政事,而且年纪也大了,有些力不从心。所以故技重施让公卿大臣们去上报王太后,让他来考核官员,掌管人事任免权。
终于得偿所愿,除了封爵这种大事,其他所有的政务都有王莽带领四辅大臣来处理(那不就是一言堂了嘛)。王莽利用这个机会找朝中各个大臣喝茶,窥探他们内心的想法,让他们站队,能收买的收买,不能为我所有的就炒鱿鱼。
虽然现在王莽的权利跟皇帝没啥区别了,但毕竟是皇家给的,但是为了巩固地位,需要通过联姻来栓牢现在的一切。但是总要找个名头啊,公元前4年,皇帝21岁,王莽要给他选妃,多多益善。交代给下面人去办,结果名选妃的名单中有他们王家很多女眷。哪能让我王莽的女儿跟他们去竞争,万一竞争不过呢。于是就就以退为进,说我王莽何德何能,女儿又无资历,不能跟这些优秀的女子一起参选。王太后就准了他的要求,说我王氏家族的女子是应该避嫌。
结果合了王莽的意了,三公九卿到宫里去上报(这些属下能不知王莽的用意吗),安汉公如何大公无私、如何功勋卓著云云,我们一定要安汉公的女儿当国母。无奈只好选择了王莽的女儿,但王莽还是假装推辞了一番就接受了。最后准备给这位新皇后的彩礼有很多钱,但是王莽只要了一部分,而且还把里面的一部分分给了家族里的贫苦的亲戚。
汉平帝四年,王莽派遣大司徒陈崇一行八个人去全国巡视考察来为自己造势了。
大臣们又拿商朝伊尹、周朝周公来比拟王莽,上报要封安汉公为宰衡(也是辛苦这些文官们了),宰衡的地位在诸侯王之上,王莽现在兼任宰衡、太傅、大司马等职,就把这些职务合二为一刻个账,叫做“宰衡太傅大司马印”。现在除了名义上不是皇帝外,一切的权利和美名都占尽了,很快王莽就要摊牌了。
前面讲的派出去的八个巡视全国的大臣们回来了,说全国各地都在编民谣歌颂功德呢。全国的物价都是统一价格,官府没有诉讼案件,城镇夜不闭户,田野无饥民,路不拾遗,教化严明、男人和女人都不会一起走路等等。
这年冬天,天有异象,汉平帝驾崩了。汉平帝死了后,汉元帝这一脉就完全断了。汉宣帝还有曾孙五个人在世,但是成人的话王莽是不好控制的,就说他们跟平帝的辈分是兄弟关系,不能继任,就选了个最小的玄孙——两岁的刘婴。老刘家走到最后,因为子嗣不多,不够强势,被王莽玩弄于股掌之间。
王莽还要继续向皇位无限逼近啊,让大臣奏请,称小刘婴为孺子,没让他登基,而他自己为摄政,代替皇帝行驶职权。王莽还要继续进阶,在武功县挖水井时,挖出一块白石,上面刻着“安汉公王莽做皇帝”。这是渐渐露出狐狸尾巴了啊。
成为摄政之后,连年号都改成了“居摄元年”。这年封刘婴为皇太子,称号叫孺子。哈哈,王莽这个“假皇帝”离真皇帝只一步之遥了。
刘崇也是个正直之人,可谓是举起反莽大旗的第一人(军事行动上)。但最后实力不行失败了被杀。
刘崇的时间又让王莽利用了,就说自己的权力不够大,还要提高权位。于是他就一“假皇帝”来自称。
王莽的步步紧逼,以及刘崇的事件,也为各方势力起来反莽留下了种子。
东郡太守翟义联络各地势力起来讨伐王莽,因为翟义拥军十万,实力强劲,但最后还是失败了。
王莽的野心渐渐显露,好了我不装了,摊牌了。有个叫哀章的人搞了一个箱子,写了两道符,意思是说汉高祖刘邦要传位给王莽,他才是真命天子。还把八个辅政大臣的名字写上,其中就包括哀章自己、王兴和王盛(名字寓意好,随便写的,太不严谨了。王盛只是个平民,一夜之间莫名其妙封侯了),职位和爵位都写好了。哀章就把箱子拿到了祠庙(这个地方一般人能说进去就进去?),王莽拿着箱子,带着王冠,去王太后那逼宫了。惺惺作态的说天降神符,天命所归,高祖显灵,千百万人性命托付于我,我不敢有所懈怠,只能恭敬地接受这天子之位,改国号为新朝。
西汉王朝式微,最后王莽篡汉真是荒唐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