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这是作者的“机制设计”经验。他们能够很好地运用于教学中。每个人都知道“胡萝卜加大棒”,但具体怎么操作,却需要综合运用博弈论去考量。作者希望以下两部分:惩罚机制和奖励机制,能够给你的日常生活带去便利。
这是《教育中的机制设计》(连载)系列文章,请参看:
目录
1.惩罚机制
在实行任何惩罚措施之前,最关键的是要将这些规则实行的细节和要点公开、顺畅地传达给每一个个体。让他们首先知晓破坏制定的规则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因此,当你把下面要实行的规则公布后,你一定要把规则清晰地讲解给他们,最重要的是要“专门”一个一个地问你认为的那几个爱胡来的孩子是否知道这个规则说的是什么?破坏了该怎么承担什么责任?直到他们清楚地回答“知道了”,就表明你可以运用此规则了。
如果有几个典型的胡来的学生,那就以实行惩罚措施为优。并且设计的惩罚措施针对的目标群体其实就在他们这几个胡来的学生中间转(亦即每次惩罚的对象都只是他们中间的一员)。
除此之外,惩罚不是你去执行,而是由他们这些胡来的学生自己去执行(如果不去执行,那惩罚就一直让这个人承受着),达到自相监督作用。因为胡来的学生一定不可能是一个,所以制定的规则就要一个一个地分开、隔离地惩罚他们。
请注意,前面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前件,不然后面的规则就不会那么有效。
具体措施是如下这样的:
1.我看见谁第一个胡来,我就请他站到讲台上一节课(带着课本、笔、纸);
2.这一节课,这个站上来的同学就盯着下面的同学,寻找下一个个胡来的同学;
3.下一次上课,第一个同学就回到座位上,他寻找到的那个同学就站上来继续寻找另外的。
因为第一个要站上来的同学是需要你去寻找的,为了容易让那个同学上来,你就最好找一个稍微弱势一点的同学作为牺牲对象,由他来站第一节课帮你寻找下一个替换他的胡来的同学。
第一个被你叫上来的同学,你告诉他上课时候也要听讲,只需要将他看到的下面胡来的同学名字记录在带上来的纸上,下课时候再交给你。
鉴于他会在一堂课上记着很多胡来的同学的名字,那你下课的时候就把班长或者学习委员(最好是女生)叫到你跟前,让她在那份名单上选择一个被记着的名字(你告诉她一定要是平时频繁胡来的)。
当然那份名单你可以不保留了(每次都让班长或学委辅助你进行选择受惩罚的对象),但如果想更加精确地打击到频繁胡来的同学,那就需要把每一节课记录下的名字留着,将其作为历史数据累加每个胡来的同学的被记录的频次。
切记,第一次站上来的一定要是一个在你掌控范围之内的男生(若想加大规则对那些超出你掌控范围的胡来学生的执行力度,那就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都从候选名单中选择你认为能够完全处于你掌控中的学生);
要让每一个被惩罚的胡来学生在讲台上站一节课(带着课本、笔、纸),丝毫不能让他在课堂上有向你汇报的机会,以免影响你上课的连续性。
最主要的是,一定要严格执行规则,不能自己违背自己制定的规则,否则就会像当前中国法律一样不再具有应有的权威性。这是负向激励,如果里面每一个细节都被很好地执行了,这会让那些平时爱胡来的学生形成自相监督、矛盾的对弈局势。
注本文系原创,转载请联络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