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语文教育是死板的,任何文学体裁都必须要求提炼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文章主旨,从而忽略了文学本身带来的情感体验。在这种教育氛围下,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清一色强调文以载道,忧国怀民。
好像文章必须宣传某种价值观,否则便不是好文章。在这种教育背景下,那些书写真情实感,描物咏怀的文章,都像被判了刑,不如教育专家法眼了。
我平时喜欢读《世说新语》,常常为魏晋士人的幽默风趣拍案叫绝,也为他们随心随性的生活而心生羡慕,比如王徽之雪夜访戴安道,“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士人生活的白描,短而简练,没有刻意的价值宣传,但是历来被读书人看重。
《浮生六记》书写了沈复与芸娘的百态生活,二人诗词喝和,植草栽花,外出旅行,都是如此情真意切。每当读到“来世卿当为男,我为女子相从”,我都被这缱绻深情所感动。它虽然只是沈复与妻子点滴生活的记录,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主题思想,但它却流芳百世,没有泯灭在历史的长河里。
鲁迅开启了现代白话小说的先河,并且写了大量的散文杂文,启蒙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他的作品见于各种语文教材中,在万马齐喑的时代,他的作品与“红宝书”一道,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而他的弟弟周作人却被冷落了。周作人是五四提倡白话化运动后,最出色的散文家,他写花草,写古物食品,写人间百态,都令人爱不释手。但是由于他的特殊经历,断送了他的历史名声,对于周作人,文学已经嘈杂了太多政治因素。
同样被冷落的还有梁实秋。他以三十年之功翻译了莎士比亚全集,成为莎译代表之一。他还写了大量的散文作品,最出名的是《雅舍小品》。梁实秋是五四文学的继承者和完善者,足以名垂文学史。
他在美丽岛是文豪般的存在,地位相当于大陆的鲁迅。若是梁实秋不去美丽岛,就凭出身旧时代名门望族的特殊背景,可能早就消失在野蛮的斗争中了。
梁实秋与鲁迅论战,被鲁迅讥笑为资产阶级的走狗。读完《雅舍小品》,给人一种梁实秋不关心家国命运的感觉。如果单就这本散文集而言,鲁迅的话虽然尖刻,但也不无道理。可是,真实的梁实秋不是这样的,他毕生以胡适先生为榜样,深知自由民主的含义,并费时三十余载,翻译莎士比亚,对繁荣中国文化作出了贡献。
其实,中国历来有一个传统——士大夫式的闲情逸致。忧国怀民、兼济天下是古代读书人的终生追求,除了宏观的理想,他们还有另一方天地。在那里,他们依自然而建假山园林,小桥流水,寄情盆栽花鸟;他们重视笔墨书卷,一身书生气;他们流连秦楼楚馆,在红尘俗世中寻找依拖;他们热衷于给自己起雅号,给居室起雅号,乐此不疲。就梁实秋而言,我认为他代表的就是这种士大夫文化,而《雅舍小品》就是明证。
在梁实秋的笔下,男人女人形象跃然纸上,小猫小狗萌态横生,打麻将下棋趣味无穷,只有对生活无比热爱的人,才能这般妙笔生花。梁实秋八十余岁高龄仍对生活充满情趣,真是快乐的老先生。
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花了三十年,对英国文学想必深有研究,在行文中,俯首即是英国的诗歌和戏剧。对中国古典文学也深有造诣,随手都能见到对古代诗词的引述。
读罢《雅舍小品》,除了赞叹文章的风趣幽默外,还格外喜欢文字的传神简练。与从前的阅读经验相比,这是我读到的最好的文字表达了,长短句相间,用词不华丽,平易近人,既不无病呻吟,也不空洞乏味。
对我而言,《雅舍小品》是与《世说新语》《浮生六记》、周作人散文等量齐关的作品。现在,恐怕很少有人写出这样出色的散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