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得到开了一个001号知识发布会。我作为一个资深吃瓜群众,回看了一下优酷的现场视频,觉得蛮不错的呀。热热闹闹,气势宏大,一堆名人,一系列的产品,不错,不错……
然后过了两天,得到例会上脱不花就出来做反思了。说这次发布会有许多地方没有做好。比如,平行发布了12款产品,但没有旗舰;12款产品有的发布会前就上线了,有的还迟迟不能上线;100多张现场票用来卖钱,却还要求付钱的观众做录影的配合很讨人厌等等。我越听越觉得有道理啊,不由得反思自己的思考深度不够……
脱不花总结这些问题归结到一个观点:我们在做具体工作的时候,不能丧失自己的目标感。目标感不强,就很可能自己虽然忙忙碌碌的忙工作,但效果不佳。这就让我想起了Simon Sinek的那个著名的TED,号称「黄金圈法则」。
黄金圈法则,是一种思维模式,把思考和认知问题分成了三个互相嵌套的圆圈。最外层是What,代表要做什么;中间一层是How,代表怎么做;最里面一层Why,代表为什么要这么做。
大多数人容易犯的错误是从最外圈进行思考,先想表层次的做什么事情。结果就容易偏离目标,或者根本不知道目标是什么。黄金圈法则要求的思考顺序是「从内向外」,按照 Why ——> How ——> What 的顺序思考。
回到得到发布会的例子,如果按照黄金圈法则,先从最内圈Why开始思考,为什么要组织这么一个发布会呢?假设目标是宣传其公司的品牌形象,赚点门票收入不是其目标。
然后再想中间一圈How,我要怎么实现这个目标呢?
- 需要进行周密的准备,并重点保证直播和现场视频的录播,以便得到很好的对外宣传。
- 现场观众数量少,起不到广泛现场宣传的作用,但应该配合录制效果。
- ……
最后,想最内一圈What,具体要做哪些事情呢?
- 现场的票就不卖了,加大用户赠票的范围。
- ……
如果是倒过来从What开始想呢?——发布会的票没赠完还剩100张,怎么处理?卖了!
看这就偏离目标了吧……(画外音:目标?目标是啥?)
黄金圈法则里面的What,是最外层,是表象和细粒度的工作。中间层How是通向目标的步骤。最里层Why是目的和目标。用下面的图可以清晰的表示:
这样就很清楚了,如果只是埋头做事(做What),不知道抬头看路(想Why),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搞不好就走偏了。
那么,我们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应该如何使用黄金圈法则呢?
第一,做小事不忘大目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己经常想想或者和领导同事聊聊为什么要做手头的工作,有质疑的精神。
第二,梳理清楚做事的步骤和计划,让自己清楚通向成功的道路是那一条。
第三,老老实实的开始做手头的工作吧。
践行黄金圈法则,培养自己的目标感,明确 Why ——> How ——> What 的思考路线,增加自己的主动性。
不管你是否在创业公司,我们本质上都是在给自己打工,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