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烟台青岛之前,我和孩子提前打好招呼。因为去年在南京的时候,孩子看到很多新奇玩具都想要买,后来买了一些又不好带。于是今年我和孩子说拒绝玩具,可以看,但是不买,否则不好带。但是海边城市海螺很多,到时候可以买一些(可以挂,孩子很喜欢)。
去烟台第二天下雨,我们没办法户外活动,最后选择去了烟台博物馆,我们把展馆都走了一遍,最后在走道上休息。
两个孩子说要去看橱柜里的纪念品。我就带着他们一起去了。
看了一遍又去休息。结果孩子一直要去看,看了好几遍,还告诉我哪个纪念品是什么样子的,拉着我再去看。
这个期间孩子都没有提出要买纪念品。
休息到后面,孩子有点蔫蔫儿的,我一开始以为孩子身体不舒服。就问孩子,孩子说没有。
我仔细想了下发生的事情,突然就明白了。我问孩子是不是看上什么纪念品了,孩子眼睛立刻亮了,说是的,然后拉着我去看。
我愉快满足了孩子,孩子蔫的状态瞬间就好了。
平时给孩子的自由和满足可以说非常多,所以孩子自然是非常配合的,这点我很欣慰。
但这也引起了我的反思。
我为什么要提前掐断孩子的欲望呢?
孩子有需求就是应该提出来,能满足的就满足,不能满足的就拒绝。至少他不用憋在心里。
比如这个纪念品,本身就很小,口袋就可以装,价格也可以接受。完全可以满足孩子。
但是我提前打预防针,孩子又非常配合,他们就会压抑自己的需求,如果不是因为平时比较了解他们,我就可能完全错过了这个机会,孩子也会觉得自己 的需求是不重要的。
而我的做法仅仅源于我过去的经验,因为去年买的玩具不好带的经验。
其实我完全可以有更好的办法,既让孩子可以提出需求,又能满足好携带的需求。反正总比让孩子压抑需求要好。
有人会问,为什么鼓励孩子说出需求呢?因为这样他才会觉得自己的需求是重要的,自己是被重视的,长大后才会大方追求自己想要的。同时我们父母也可以更好地读懂孩子。
所以不要追求乖孩子,乖=压抑=我的需求不重要=我不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