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该用逗号的地方没有用
在写作中,很多人把握不好长句的停顿在应该用逗号的地方没有用。
比如:
瑞林苑高层住宅位于沙头角北面,靠沙头角保税区、国家森林公园及游乐场、学校商场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逗号的主要功能是把句子分成意群或句法单位,使词语、分句的组合关系显示出来。
句内一个字,一个意义单位要同上下文分隔,首选的标点符号是逗号。
例句由两个小分句构成,后一分句各短语之间全部用的顿号,这是不当的。
用逗号将“等”前面的部分与后面的“生活设施”隔开,这样句子的层次结构就是:“位于……等”部分作“瑞林苑高层住宅”的地点状语,句子的主干是“瑞林苑高层住宅生活设施应俱全”。
正确的是:“瑞林苑高层住宅位于沙头角北面,靠沙头角保税区、国家森林公园及游乐场、学校商场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而如果不用逗号相隔,那么句子后面部分的层次结构就变成“游乐场、学校、商场等生活设施”,这从逻辑上显然是说不通的。
【特别提示】
逗号不能放在一行之首。
2,一逗到低
一家报纸上有一篇介绍生活小常识的文章,是关于炖骨头汤的。
其中这样写道:
将脊骨剁成适当段放入清水浸泡半小时后,洗掉血水,[。]待沥去水分后,把骨头放入开水锅内烧开,将血沫滗去捞出骨头,用清水再洗干净放入锅内,[.]一次加足冷水,适量加入葱、姜、料酒,[。]先用旺火烧开,待10~15分钟再除去污沫,改用小火焖煮约30~60分钟,[。]煨烂后,去掉姜、葱及浮油,加适量食盐、少许味精,溶匀就可盛入器皿内,再撒上蒜花、葱花或蒜泥食用。
逗号使用不当的原因在于对句子的概念模糊,搞不清各句之间的层次和关系。
很多人在行文中逗号用得太多,句号用得太少,不但读者读着吃力,而且语句间的逻辑关系也很难理清。
通观例句,句中点号除了顿号,其余都是逗号,直到整个制作过程写完才打上一个句号。
没有停顿,也没有给读者留下思考的时间,读者读完仍觉得云山雾罩。
而用句号将整个长句化为5个短句,不仅每步工序表达清晰,读起来也轻松。
例句中凡是加注[。】的,则表示该处的逗号应改为句号。
正确的是:脊骨剁成适当段放入清水浸泡半小时后,洗掉血水。
待沥去水分后,把骨头放入开水锅内烧开,将血沫滗去捞出骨头,用清水再洗干净放入锅内。
一次加足冷水,适量加入葱、姜、料酒。
先用旺火烧开,待10~15分钟再除去污沫,改用小火焖煮约30~60分钟。
煨烂后,去掉姜、葱及浮油,加适量食盐、少许味精,溶匀就可盛入器皿内,再撒上蒜花、葱花或蒜泥食用。
【特别提示】
逗号和句号在互换时,一般不必改动文字和词序,只改标点符号。
汉语的这一特点使人容易忽视句子的界限,对句内停顿和句末停顿不注意区别,因而出现了大段文字一逗到底的现象。
3.不该停顿的地方滥用逗号
标点符号分点号和标号两种,逗号属于句中点号。
逗号在句中使用频率最高,它既可以表示单句内的停顿,也可以表示复句中分句内和分句间的停顿。
逗号不能滥用,在本不该停顿的地方加上逗号,可能会改变句子的原意,甚至会闹出笑话。
比如:
某巷子里的一户人家,在靠路边的一面墙角下,常常有人在那里小便,于是主人在墙上写了一句话:
“行人等不得在此小便。”恰巧一个过路人忽然尿急,在墙角小解完后,一抬头发现了墙上的字。
过路人看后,拿起笔在这句话的中间加了个逗号,于是变成了“行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主人一看,气得脸都白了。
主人的原意是想告诫行路人不要在墙角小便,但没想到路人竟用了一个小小的逗号就把整个句子的意思完全颠倒了。
按本意理解,“行人等不得在此小便”正确的停顿应是“行人等/不得在此小便”,而路人把逗号加在“不得”后面,当然与主人的意愿相反了。
【特别提示】
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是没有停顿的,但有时由于结构和语气的需要,主语与谓语之间可以用逗号表示停顿。
这主要指两种情况:
一是主语过长,很难和后面的谓语部分一起读下来,此时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使用逗号。
二是强调主语,有意停顿。
4,.该用句号的地方误用逗号
第一次见到法国画家马赛尔·穆利,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穆利先生是一位很有风度,又很和善的老人,是那种在电影中可以经常看到的善良正直的人物。
《标点符号用法》规定:句号用于句末停顿,而逗号用于句中停顿。
尽管逗号使用频率很高,但不能随便乱点。
将本该使用其他标点符号的地方都用成逗号,属于逗号的误用。
例句包含了两层意思:
第一层表明穆利先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层则是“我”对穆利先生印象的具体评价。
这两层意思是分开的,彼此独立,因此应在“印象”的后面用句号,表示第一层意思的完整。
正确的是:“第一次见到法国画家马赛尔·穆利,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穆利先生是一位很有风度,又很和善的老人,是那种在电影中可以经常看到的善良正直的人物。”
如果用逗号,就与后边的对穆利先生的评价连接在一起,造成句义的混杂。
例句犯了在该用句号的地方使用逗号的错误,忽视了句号表示句义完整的作用。
【特别提示】
当句义表述完后就用句号结束。
如果表述完却使用逗号,就会与下一个句子混在一起,使人难以分辨句义。
5,较短的并列词语间误用逗号
逗号和顿号同属句中点号,表示句中不同性质的停顿,但在具体运用中,很多人容易把这两种符号相混淆。
比如:
我校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老师队伍。
词语之间的并列用顿号,不能用逗号。
短语之间的并列可用顿号,也可用逗号。
逗号与顿号相比,停顿的时间要略长。
例句中的并列词语较短,应用顿号停顿。
例句犯了在较短的并列词语间使用逗号的错误,扩大了逗号的使用范围。
正确的是:“我校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老师队伍。”
【特别提示】
较长的并列短语之间用逗号。
6,双重并列结构的短语间误用逗号
写作中,常常能碰到带有双重并列结构短语的句子,很多人容易在句中点号的使用上出现错误。
例如:
政局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是使两国关系向前发展的良好基础。
在带有双重并列结构短语的句子中,如果并列短语间有较长的停顿,或为了突出并列各项,在并列短语间可用逗号;
如果并列短语间停顿较短,且与前边并列短语不在同一层次上,较短停顿的并列短语间应该用顿号,不能用逗号。
例句中的主语部分是一个双重并列的结构,但有一处的逗号用错了,“相互理解”与“相互支持”中间不应该用逗号,应该用顿号。
“政治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两个短语与后一句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构成第一层并列,而在此并列关系中,“相互理解”与“相互支持”又构成第二层并列,这两个并列关系是属于不同层次的,因此第一层大的并列关系用逗号,第二层小的并列关系应该用顿号。
例旬犯了在不同层次间的并列短语中全部使用逗号的错误,造成了句子结构的混乱。
正确的是:“政局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是使两国关系向前发展的良好基础。”
【特别提示】
为了避免句子结构层次的混乱,并列短语内如果又包含有并列关系的短语,那么上一层并列短语之间用逗号,次一层用顿号。
7.复杂分句不同层次间误用逗号
并列复句的各分句之间也有层次之分,在不同层次之间究竟该用何种标点,应仔细辨别。
在复杂分句不同层次间的标点符号运用过程中,逗号出现的错误率是最高的,也是最不容易辨别的。
例如:
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
例句中在“太阳旁边”使用了逗号是不对的,应该改成分号。
因为句子从开头一直到“……的太阳旁边”叙述的都是有关水星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在复句中与后面的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二者并非同一层次,因此应使用分号。
例句犯了在并列复句的不同层次间使用逗号的错误,造成了句子层次关系的混乱。
正确的是:“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
【特别提示】
复句中并列分句间也并非全用分号表停顿,有时也可用逗号,但分句内已经使用了逗号,分句间就要用分号。
在不同层次间的并列分句,更要使用分号,不能用逗号。
8.复句的同一层次分句间误用逗号
复句各分句之间有不同的层次分别,逗号用于区分不同的并列层次,顿号用于表示同一层次中各个成分的并列。
但是,复句的同一层次分句之间误用逗号的情况屡见不鲜。
例如: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处理已经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例句中的第二、第三个逗号使用错误,应将逗号改为顿号。
因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生活质量提高”四个短语均为并列关系,属同一层次的分句,而分句“城市垃圾处理已经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是另外一层关系,因此应将句中第二、第三个逗号改为顿号。
如果用逗号,那么前四个短语就与后面的“城市垃圾处理”成为了并列关系,这样就改变了句子的原意。
例句犯了在同一层次分句间使用逗号的错误,造成句子结构混乱。
正确的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处理已经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特别提示】
判断分句间是用逗号还是用顿号,关键要分清楚各分句之间的层次关系,弄清并列项有几个,并且与后面的部分是否属同一层次。
9.在总括性话语之前误用逗号
很多人习惯在总括性话语之前使用逗号,殊不知这样会使分总式的句子结构变得混乱,前后层次不一致。
比如:
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标点符号用法》中规定,总括性话语之前使用冒号,用来表示总结上文。
例句中“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一句的内容是对前面各分句的总结,前面不能用逗号,应当用冒号。
例句犯了在总括性话语前使用逗号的错误,与冒号的作用发生混淆。
正确的是:“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特别提示】
逗号用于句中一般性停顿,表示单句内或复句的分句内、分句间的停顿。
10..“把”字短语充当的状语后面误加逗号
有人往往习惯在“把”字短语充当的状语后面加上逗号,以为这样会起到突出强调作用,实则不然。
请看下面的例句:
演员孙飞虎饰演蒋介石真演绝了。我看了电影《西安事变》后,一直把电影中的蒋介石,当做真的蒋介石。
“把电影中的蒋介石”是个介宾短语,在句子中充当“当做”的状语,二者前后的联系是紧密的,中间不应加标点符号。
如果中间用逗号隔开,句义会不连贯。
例句犯了在介宾短语后面加逗号的错误,使状语与句子脱离,影响了句子的表达效果。
例句中“当做”之前的逗号是多余的,应该删掉。
并非所有带“当做”、“作为”等词语的句子与前面的部分之间都不用逗号隔开,关键是看“当做”前面的部分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
一般来说,句子谓语由主谓短语充当,“当做”前面的部分作主语,则主语后面可以用逗号停顿。
例句中的“把”字短语在句中是充当状语成分的,因此不必在后面加逗号,加逗号反显得赘余。
正确的是:“演员孙飞虎饰演蒋介石真演绝了。我看了电影《西安事变》后,一直把电影中的蒋介石当做真的蒋介石。”
【特别提示】
逗号用与不用通常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说话时是否有停顿;
二是句法上是否需要停顿,不用是否会产生歧义或不便于阅读。
11.在话语人的最后误用逗号
在实际写作中,很多人对对话句中的标点不是很注意,常常出错。
比如:
李三问:“去哪里?”
“操场!”王二答道,这两个字吐得很重,让李三有些发蒙。
这是典型的“一问一答”二人对话句式。
但是后一人答话完之后,在补充说明答话者的句子中用错了标点。
这里“王二答道”的后面不应用逗号,应该用句号。
联系整个句子,这个句子有两层意思:一层是“王二”的答话,另一层是“王二”答话给李三的感觉。
逗号表示句中的停顿,放在“答道”的后面就使“王二答道”一句成了第二层句子的组成部分,而实际上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王二答道”与前面的“操场”为一体的。
“王二答道”是对前一句“操场”的说明语,这个说明语又是独立成句的,因此应用句号,不能用逗号。
正确的是:李三问:“去哪里?”
“操场!”王二答道。
这两个字吐得很重,让李三有些发蒙。
【特别提示】
在引用的话语结束后,在“说”(道、讲、问、答)之后的标点只能用句号,不能用逗号或其他标点符号。
12.在提示语之后、独立的引文前误用逗号
在提示语之后或独立的引文前如需停顿,大部分人习惯用逗号,这与逗号在提示语之后、宾语不是独立的引文句子中的用法相混淆。
比如:
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表示”一词多用于提示语,而后面的部分又是独立的引文,因此在提示语之后应该是冒号,这样才可与要提示的内容更好地衔接起来,使句义连贯紧密。
例句犯了在提示语之后、独立引文前使用逗号的错误,使提示语的功能不明显,前后句子有脱节之感,应该将例句中“表示”的后面使用的逗号改成冒号。
正确的是: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如果句子由一类提示性动词,如“表示”“指示”、“表明”、“反映”、“认为”、“建议”等来引出较长的宾语,而且宾语不是直接引语的情况下,在提示语与宾语之间要加逗号表示停顿。
如果为了强调提起下文,宾语又是独立的引文时,提示语之后应使用冒号,不用逗号。
【特别提示】
逗号可用在不带引号的复杂宾语前,但宾语如果是完整的直接引语(句号在引号内),那么在宾语之前应该用冒号。
小结
学习《逗号使用常见的错误》知道了12种错误:
1.应该用逗号的地方没有用;
2.一逗到底;
3.不该停顿的地方滥用逗号;
4.该用句号的地方误用逗号;
5.较短的并列词语间误用逗号;
6.双重并列结构的短语间误用逗号;
7.复杂分句不同层次间误用都会;
8.复句的同一层次分句间误用逗号;
9.在总结性话语之前误用逗号;
10.“把”字短语充当的状语后面误加逗号;
11.在话语人的后面误用逗号;
12.在提示语之后独立的引文前误用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