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柳永•白衣卿相的风流一生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图片发自简书App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我面对着长亭,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

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

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诉说呢?



此词为柳永经历了第四次科举落榜,心灰意冷,愤然离京时,与歌女虫娘分别时写下的惜别之作。

真宗诏柳永“属辞浮糜”。柳永因作词忤仁宗,被皇帝“封杀”。满腹的才华无处宣泄,流连于烟花柳巷,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柳永与虫娘分别后,一路南下开始了自己浪迹天涯的漂泊之旅。

“芳年壮岁,离多欢少”。

再回汴京时,汴京繁华依旧,却早已物是人非,触景伤怀。

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亲政,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

柳永闻讯,即刻由鄂州赶赴京师。是年春闱,柳永与其兄柳三接同登进士榜,暮年及第,为政有声,一腔抱负得以施展。

柳永的词,字里行间被赞誉颇有《离骚》遗风,又做到了雅俗共赏。

才情既上达天阙,下至黎民,上的了贵族文堂,也深的流传于市井人家,烟花柳巷。

柳永用词大胆,在文中表现古代女性的感情,生活,为她们在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社会现状里大声诉说,鸣报不平。在那个时代,柳永就是古代女性的“梦中偶像”

柳永辞世后,众多妓女筹资为他安葬于镇江。每逢清明节,便有歌妓舞妓载酒爻饮于柳永墓前,祭奠与世长辞的柳永。

时人谓之“上风流冢”,世人称之为“吊柳七”。后来被形成一种风俗,一直延绵到宋室南渡。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后人有诗题柳永墓云:

乐游原上妓如云,

尽上风流柳七坟。

可笑纷纷缙绅辈,

怜才不及众红裙。


柳永风流灿烂一生,仕途失意,却在秦楼楚馆,烟花柳巷中成就了功名,实在是叫人惋惜…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却只道:

忍把浮名,换了浅堪低唱…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