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续被问到几次了,“什么样的人容易得抑郁症”这样的问题。
怎么说呢,保持心理健康,有一个很简单的小方法。
当什么事情出问题的时候,正确的反思顺序应该是这样的:
是不是客观环境的问题?
是不是相关人员的问题?
最后才应该去思考是不是自己的问题!
如果是自己的问题,那么再想想,别人是不是也会出这样的问题?
最后发现人人都有很高概率出这样的问题,然后这事儿就可以轻松地翻篇了。
对了,还有真正牛逼的人的心态。如果不翻篇儿,就死磕,也是为了变得比“人人”牛逼,他也根本就不会有“都是我的错”的内疚和顾忌。
你知道这样有啥好处吗?这样才能更客观的审视、复盘与寻找机遇。
好好咂么一下区别。不仅仅是叙事角度的差别。
是你是否稳定的信任自己的区别。
是“格局”的区别。
咱讨好者的思维方式是反过来的:
遇到问题先反思自己,再反思别人,而客观环境从来没有问题。
好像一切都很完美,只有自己是个傻逼。
胖友我告诉你,你这样的就很容易得抑郁症。一直一直拧巴拧巴的指责自己,总有一天会人间失格抽噎着反复想生而为人对不起的。
小时候被批评过太以自己为中心吧?被要求过对别(fù)人(mǔ)的坏情绪负责吧?
被威胁过如果不那么就不被爱了吧?
被教育过凡事先反思自己吧?
这些都是毒鸡汤哦,该催吐的赶紧都吐了,就好了。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就要以自己为中心(保护自己的感受)。
性欲和攻击欲都别冲着自己来。
去爱可爱的,去骂该骂的,别老盯着自己。
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