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不断传来家乡的“疫情”消息,我的心被撕扯着。疫情,两个字成了我和千千万万家乡人,乃至全国人每天醒来关注的第一件事。
看着每天上涨的数字,我的心没有身处异地他乡的庆幸,有的是满满的惊惧和恐慌,还有一些愤慨,更多的是无能为力。
我的家乡从十月二十一号发现一例异地导游至今,数字一直在增加,可悲的是源头在那,家乡人和千千万万心系天下的人一样,一无所知,是刻意隐瞒,还是根本没有能力查清,或者是压根就不屑于去追根究底呢?除了可悲,我想不起来用什么样的词语能形容我此刻的心情。
那座城市我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哪里的一切如同我身体的零件一样令我熟悉。哪里有太多我牵挂的人和事,也有太多我喜欢的,我爱的人和事,当然还有很多令我愤恨的东西,愚昧无知,自以为是,自私贪婪……哪里太多东西像一张不见天日的大网,压的人透不过气来,为此我绝望过,也无奈过,可悲的是,这一切却不能改变我对那座城市的热爱。尤其是一想到那么多亲戚朋友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我就心绪不安。
从七月份离家到现在,除去中间回家二十多天,来上海生活已经近四个月,这个城市,我没有太多熟人,也没有什么朋友,但是这里的一切却让我不得不反思家乡的差距。
就在前天傍晚,上海迪士尼闭园的消息也冲上热搜第一。10月31日,杭州从省外过境人员中,检出一例新冠病例。前一天,这名患者曾在上海迪士尼乐园游玩,期间共呆了将近11个小时。从患者离开迪士尼乐园,到上海接到协查通报,已经过去了一天。
迪士尼一天游客数万人,据悉周末两天就有近10万人入园。本周还是万圣节,到底有多少人入园,人数可想而知的空前。
这恐怕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对上海抗疫工作最大的一次考验。
“疫情年”的日历牌一张张翻过,每一页都是沉甸甸的,写满了悲欢离合、人间冷暖。
安心,在这个“疫情年”里是弥足珍贵的。
黑河的全民黄码、铅山的全城红灯、薛定谔的瑞丽纷纷登上热搜,相比之下上海市民的这一年还算安心。
没有大规模的封城,没有全民核酸检测的折腾,没有各种不可思议的严控措施,谈不上岁月静好,也算是过得去。
这样的高效率,如果不是平时训练有素,组织动员能力强大,根本不可能做到。
更让人诧异的是,迪士尼的核酸检测,居然是伴随着巡游和烟花进行的。
这样的防疫措施,以及这背后体现的上海的淡定与信心,让人安心又感动。
这恐怕是疫情暴发以来,在国内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周末加万圣节,迪士尼乐园空前爆满,全国各地的游客接踵而来。与疫情可能相关的人员,数以万计。短短三个小时,数万人的核酸检测已经完成。仅仅12个小时,完成了所有相关人员的核酸检测,切断了所有可能传播的渠道。而我的家乡呢,我所在的小区仅仅八百人,一轮核酸从组织到测完,每次都不少于二十四个小时,我为没日没夜的一线工作人员心疼,也为排队等候的邻居焦虑。当然我也知道这样的差距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改变的。这和这个城市长期以来的人文素养,管理水平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这次迪士尼事件中,有两个细节值得关注。
一个是,在紧急通知中,迪士尼要求园内游客迅速进行核酸检测。
但它并没有关停园内的所有游乐设施,同时表示户外演出将继续进行。
另一个细节是,虽然迪斯尼暂时停业。
但当晚的万圣节的烟花,仍然按计划燃放。
烟花在夜空中绽放,游客、民警和医护人员在场,核酸检测在紧张有序的进行。
除了相关医疗机构,不涉及疫情的医院照常开门接诊,所有经营场所依旧照常开放。
有人总结上海的防控,始终坚持快、准、细的原则。
发现疫情,就第一时间行动,把防控主动权掌握在手中。不人为扩大疫情管控的范围。
对人群精细化区分后,不再过度外延,不做全市或全区核酸检测。
而且,不是简单的解除疫情就结束了,疫情中相关人员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也不忽略。
正因为如此,上海偶发的疫情,总能在短时间内被成功处置。
抖音上有个问题:
为什么你们如此喜欢上海?
有个答案被无数人点赞:
这座城市对规则的尊重、对效率的践行、和对分寸感的保护,让我心理上感到很安定。
总而言之,就是文明程度高带来的舒适感。
对待普通人的姿势,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未来。
抗疫这件事,也需要妥协。
市民的日子要过,疫情也要控制,没有谁压倒谁,两面都要顾。把理讲通了,事情就好办。
讲理不是事到临头临阵磨枪,而是从菜市场里的讨价还价开始训练,一直到日常行政的不断磨合,所谓工商业文明就是这样碎碎念念积累起来的,算计、博弈、妥协、交易毫无高尚可言,日用而不知地融入了日常。
坚持讲理才有专业人士发挥专长的空间,才有了官民之间配合的默契,才有了疫情以来还算平静、安定的生活。
秋冬之际,疫情又是一波波地袭来,或许接下来的日子会更难。疫情的影响已经蔓延到诸多领域,谁能独善其身?
上海也许会成为关注的焦点,甚至是众矢之的。但这又如何呢?上海还是上海,坚信一路走来的经验,坚信这座城市的品格,坚信专业精神。
一线城市就是一线城市,家乡在很多方面没法比。如果不是实实在在的在这里生活,我也不会有这样的感受。以前,我和所有小城市人一样,对大都市既充满向往,又充满嫉妒,自以为是的以为大都市的繁华是因为扶持力度大,而今我却认为这里是先有了自己的繁华,而后才吸引了太多的人来这里工作,投资,为这里的繁荣增砖添瓦,可谓“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住的越久,就越坚信当初坚持送孩子来大城市上学工作生活是明智的选择。
一场疫情暴露了太多的问题,但愿我的家乡能引以为戒,面对大灾大难,能真正做到上面尽心,下面安心。
安心,在这个“疫情年”里是弥足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