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非首发,文责自负。曾发表于传统媒体。
2023年夏末,和同事一同前往苏州去观园,印象颇深。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苏杭”中的苏,皆因苏州园林之美而上榜。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网师园、耦园、怡园、可园……一园一天地,一眼一天堂,置身于其中任何一地,皆满目风景,满心欢喜,只觉人生满是诗情与画意。
鉴于出行不易,此次苏州之行,我们决定把拙政园、狮子林等多个园林看个遍,行程虽紧,却也有种看一眼赚一眼的欢喜。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境界。一如明末画家文震亨所言:“得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走进拙政园,深有此感。作为江南古典园林的典范之作,拙政园之美,便是“水随山转,山因水活”的天作之合。人在其中,可静观,可动观。
何谓静观?就是园中多有适合游者驻足欣赏之景,可于槛前细数游鱼,可在亭中待月迎风,可在轩中看花影移墙,静中生趣。何谓动观?就是园中有较长的游览线,妙在移步换景,于曲径通幽处喜迎柳暗花明时,与游西湖时的“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有着相同之妙。
拙政园之景物在构造上极具匠心,多层次,多角度,可仰观,可俯观,极具空间感。“小红桥外小红亭,小红亭畔,高柳万蝉声。”“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词里话外,写的都是园林别具匠心的布局与叠影,曲直相对,典雅含蓄,耐人寻味。梧竹幽居、松风水阁、海棠春坞,常见“夹岸植桃,花时望若红霞;瑶圃百本,花时灿若瑶华”,远香堂、玉兰堂、听雨轩,常听“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风入寒松声自古,水归沧海意皆深”,园中景致,疏朗有格,林木为胜,不愧为“中国四大名园”之首。
游狮子林时,恍若回到十八年前。那时年轻,首见石林之美,惊叹之余光顾着拍照,错过许多赏味之时。故地重游,眼里只有石景竹影,曲径峭壁,飞檐翘角。“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山石风月皆为我所有。行至清幽处,颇有踏山寻景之意趣,有泉可听,有石可留,吟行其中,立石顾盼,可见“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无过无不及,得乎其中。
留园在阊门外留园路,又名寒碧山庄,面积为苏州诸园之冠。最喜“闻木樨香轩”,东见曲溪楼、清风池馆,南观廊屋花墙、水阁相倚,西望枫林如醉、云墙叶影,四色景八方来,当真如陶公所言:“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同行者中有一位颇有诗情的女子,不时念出诗行。倚在栏杆上休息,来一句“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见到亭中字画,吟一句“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人在景中,景在诗里,辞出而景生,让人怦然心动。游园最高境界,莫过于人景交融,诗意共通。
想起《梓翁说园》里所写,名胜古迹百看不厌,景奇匠心只为一,更重要的,是文化历史的融会贯通。拙者为政、一苇渡江、程门立雪、曲水流殇、苏堤春色、万壑松风……观园赏风月,读景鉴百味,小中见大,平中见奇,四时不同风,八方不同色,皆是人生。
园林多凭主人心意,仍可观可赏;人生多违主人心志,仍可眷可恋。观一园,渡一心,甚觉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