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研究人类行为的机构和学者们已经证实:我们给自己植入的信念不论是有害还是有益的都会潜移默化影响着生活,信念构建着我们的思维模型;思维模型又创造行为而行为最终决定着我们人生的因果。也就是说,当我们给自己的大脑跟自己说“老了、不行、过得不好、没有时间”等信念时就要谨慎小心了;行为会更加匹配信念并最终成为信念的 一部分.
刚才在换衣服的间隙旁边两位大爷的对话激起了我大脑的涌动,a大爷对b大爷说:『你可以在打乒乓球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器械练习来增加骨骼和肌肉的密度。』b大爷笑着说:“还来得及吗”?b大爷的这番定论就让我想起了自我设限这个概念以及因果。b大爷的那句“还来得及吗”是一句带有盖棺定论的自我设限语句,如果这位大爷要参加青年杯健美先生大赛的话可能在年龄上遭到限制;但是如果这位大爷距离离开这个世界还有一段距离那么他想做任何事都是来得及的.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在自我设限中我们会遵循着一个隐形的“套路”;即:不切实际的参照点以及让自己陷入无助的完美主义.我们总给自己订制高估自己的标准,一系列不符合自身要求的目标只会让我们延续之前的裹足不前模式;我们不需要一上来就给自己制定一个宏大的目标,先走出第一步再说.另外就是给自己植入一个“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完美”的不切实际信念;没有人是完美的任何完美的标准都是一种限制.
只要我们不给自己制定毫无意义的标准就不存在自我设限,自己的人生不需要跟别人保持一样的标准;“标准”是妨碍我们与这个世界深处接触的障碍,我们活着的唯一标准就是尽可能的感知和体验自己未曾尝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