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年11月26日
授课:周枫林老师
地点:许昌十二中
主题:积累,语用
纪录:刘飞
课堂实录
生齐读课题,简洁入课,课始——
[if !supportLists]一、 [endif]教学铺垫
文学常识:
1.列子,本名列御寇……
2.《列子》先秦散文代表作之一
3.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批注预习提示第一段后面),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性的事物。
二、活动一:积累字词,疏通文意
(一)活动热身:
师说活动任务——“积累字词,疏通文意”
学生活动: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自主完成,5分钟左右
(二)“分类集聚”思维一:同类相聚
教师出示词语,解说词意,提示学生关注“分类集聚”思维:
1.两个表示方位的词语:
阳
阴
2.两个表示年龄的词语:
3.两个名词活用的词语:
面山而居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课堂对话,语法知识随文教学:“面”和“箕畚”什么情况下名词活用?
生回答“面”在名词前面;“箕畚”用于动词前面,却不是动作的发出者;
(三)“分类集聚”思维二:成语印证字义
教师示例
毕力平险——原形毕露——完全
学生班级交流
荷担者三夫——
山之一毛——
惧其不已——
白板再次出示“成语印证字义”,生齐读
毕——原形毕露——完全
荷——荷枪实弹——扛着
毛——不毛之地——草木
已——死而后已——停止
(四)活动小结:白板分段译文,生分段齐读,批注关键
出示第一段译文:
生齐读,师强调“渤海之尾”“始一返焉”,要求生圈画批注
出示第二段译文:
生齐读,师解说“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要求生圈画批注
出示第三段译文:
生齐读感知
三、活动二:概述段意,阐述作用
(一)活动热身:教师示例,给予抓手
白板出示第一段原文,生齐读
白板出示第一段总结,生齐读
第一段: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地理位置。揭示了人和山的矛盾,即愚公移山的原因,衬托移山的艰难。这是故事的背景,为下文愚公移山埋下伏笔。
生批注(揭示,原因,埋下伏笔),教师阐述。
(二)出示活动:学生任选一段,概述文意,参照示例,概说段意,阐释作用
(三)生自主活动,思考批注
三分钟后,生班级交流
生说第二段时,教师强调波澜
(四)活动总结
交流结束,教师白板出示总结:
第一段:交代背景 揭示矛盾
埋下伏笔 引出下文
第二段:群策群力 形象描述
波澜产生 侧面烘托
第三段:辩论激烈 对比鲜明
揭示哲理 深化主题
第四段:人定胜天 矛盾解决
美好愿望 精神力量
生齐读,批注关键词,教师解说。
四、活动三:品读妙词,体会情味
[if !supportLists](一) [endif]活动热身
教师示例解说:
一“室”一“献”
古人认为,一个家,前为堂,后为室。即我们所谓客厅和居室。一个“室”字让读者对愚公全家人商量事时的情态产生丰富联想:老愚公盘腿坐于炕上,儿孙们团团围住老愚公周围,热烈地讨论着愚公的提议,一个感天撼地的伟大壮举就在这样一个热烈的氛围中展开了。
生齐读:
“献”,献计献策。有恭敬的提出之意。老愚公儿孙满堂,他的志向又是那么高远,一个“献”字,充分表现了老妻对愚公的崇敬。老妻尚且如此,儿孙们自然更不必说。文章着一“献”字,恰切得当,一个心怀壮志令人敬佩的老骥形象尽然跃出。
(二)出示话题
一“损”一“毁”
一“跳”一“助”
一“笑”一“止”
一“愚”一“智”
一“毕”一“惧”
教师提醒,要注意说话人的身份,说话的方式,生自主思考
[if !supportLists](二) [endif]研讨话题
生准备开始交流,一部分完成,一部分没有完成,教师点评:“我们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我们可以边听边思考”。
开始交流,师就学生回答点评,提升完善。
白板出示总结
1.生齐读:
一“损”一“毁”
损,出于愚公妻子之口,是一种褒义用法,表现老妻不无道理的担心,实际是对丈夫的深切关心,其态度是诚恳的,积极的。
毁,有“破坏、损害”之意。在智叟眼里,愚公力量之弱,竟至于连山上一根草也损害不了,何谈移山。“毁”出自智叟之口,明显带有浓重的贬义,是对愚公的嘲讽和否定。
师提醒生圈画批注“损”“褒义”“担心,诚恳”;“毁”,“贬义”“嘲讽,否定”。
2.生齐读:
一“跳”一“助”
一“跳”一“助”写出小孩对移山的热诚支持,愚公移山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暗含愚公移山定能获得成功。
师提醒生圈画批注“跳”“助”“小孩子”“支持”“暗含成功”。
3.生齐读:
一“笑”一“止”
智叟的“笑”,是对愚公移山不屑一顾的轻蔑情态;智叟的“止”,是对愚公移山不以为然而进行的粗暴干涉。一“笑”一“止”勾勒出智叟的自作聪明,粗暴干涉和冷漠态度。
师提醒生圈画批注“笑”“止”“轻蔑情态”“粗暴干涉”。
4.生齐读:
一“愚”一“智”
一愚一智,直用人名,加重了文章的对比色调,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愚公面对种种困难,矢志不移,他以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阐述了“有限”和“无限”的朴素的辩证关系,表现了愚公迎难而上的精神,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挑战自然、征服自然的伟人气魄和坚持不懈的行动。
师提醒学生圈画批注“辩证关系”“对比色调”“讽刺手法”
5.生齐读,
一“毕”一“惧”
尽自己的力,尽全家的力,尽子孙后代的力,愚公在移山中全凭人力,不借神力,甚至一点也不指望神们惧其不已、感其至诚,一“毕”一“惧”,突出了愚公不畏困难,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精神。
生齐读,教师提醒学生批注,“自强不息”“坚忍不拔”
(三)活动小结
白板出示:
品读妙字,感受情味
一“室”一“献”,情态俱出
一“损”一“毁”,恰如其分
一“跳”一“助”,刻画传神
一“笑”一“止”,态度分明
一“愚”一“智”,增强讽刺
一“毕”一“惧”,凸显精神
生齐读,教师纠正读音“恰如其分”
五、活动四:集体训练,背读积累
背诵任务:最后一段
3分钟后检测,集体背诵:“子子孙孙无穷……”
六、作业:
思考“愚公”的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