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三探,嚼文觅“痴”——《湖心亭看雪》课例小议

《湖心亭看雪》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自读课型。本单元所要学习的人文主题是“体会古人寄托于山水名胜中的思想情感,感受他们的忧乐情怀”,所要掌握的语文要素是“理解、积累、掌握、品析”。黄厚江老师提倡文言文学习要从语言入手,实现“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的自然融合与统一。不管是“文字、文章、文学还是文化”,其核心必是“文心”。

一、   知人论世,初感文心

 “种族、环境、时代”是影响文学的三要素。凡品文言文,第一要务是知人论世。“心至成文,以文写心”,“一部文学作品最明显的起因,就是它的创造者,即作者。从作者的个性和生平方面解释作品,是一种最古老和最有基础的文学研究方法”。正如孟子所言:“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于顺治四年所作回忆性小品文。张岱以明朝遗民自居,抗清失败后,披发入山,安贫著书,拒不服清廷。他在自己的墓志铭中这样写道;“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蛮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卉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食,常至断炊固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亡国的痛深深地刺着张岱的内心,他坚持用崇祯旧号纪年。这份“不合时宜”的遗世独立之感,给他的文章蒙上一层浓浓的迷蒙朦胧之感,难以排解的家国之思、亡国之痛。所以入课结合课下注释读作者,补充张岱生平事迹,紧扣“明末清初”和“梦”两处关键词,初感文心。

情感感悟,只靠理性解说无疑是隔靴挠痒。诵读,才能“以意逆志”,才是读者走向作者心灵的最佳路径。学生先读,读准字音,试读情感。教师再读,读出情味,创设情景,学生在倾听中感悟诗意。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读书也是如此。结合关键字词,教师讲解如“崇祯五年”、“绝”、“独”、“大喜”、“强饮”、“金陵人”、“客此”、“痴”等关键字词的拖音、重音、停连、语气处理,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最好的学习方式是模仿”,学生在模仿中诗意朗读,品味文心。

二、   咬文嚼字,讲读探意

“字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文字既是文言文学习的目标,又是学习文言文的阶梯。“咬文嚼字”是读懂古书的第一步,只有“咬文嚼字”才能理解文言文字词的基本含义、深层意义,才能准确把握古诗文的意境。朱光潜先生说:“文学藉文字表现思想情感。”“要分析一部作品、一篇文章、一首诗,首先要读懂它。我们必须用”一字也不放松的精神”落实字词教学,夯实基础。

信息处理是学生最亟需的核心素养之一。“你看或者不看,我就在那里”,课下注释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有力抓手,重要资源。却常常被学生忽略,心不在焉的读背。白板显示、提醒学生养成重视课下注释的良好习惯。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注释中没有的重难点易错字词,也是需要学生批注积累的。结合九年级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直接把课下注释显示在白板上,要求学生批注,丰富学生文言积累。

如果一次出示内容量太大,处处都是重点,那就等于没有重点。考虑到课堂的波澜和层次,本节课分三个板块处理:一以叙事句为抓手,感知文脉;二品析写景句;三探情,悟文心。

叙事句的理解翻译是课堂有序推进的基底。学生齐读课下注释,老师重点阐释“客”。补充注释中没有的字词,学生齐读,引导学生重点批注“余”“大雪”“是”“莫”等常用重点文言词。然后学生自主翻译,班级交流,理清文意,至此“讲读”积累学习任务完成。以上活动均属教学铺垫,是基于学生学习起点的教学设计,如学生层次不同,可自由调控时间。

三、   质疑问难,发展思维

“疑,思之始,学之端也”,读书要"存疑"。疑问,是主动地向未知领域发起的探索。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启发积极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更具有科学性。正如孙绍振所言:“在经典散文里,超越常规的地方,情理逻辑矛盾处,隐藏着作者和人物的心灵密码。”深挖文章中“情理逻辑矛盾处”,深挖文字“超常规”的裂隙疑问处,激发学生深度思考,解密张岱心灵密码。

《湖心亭看雪》全文160字,无一字说亡国之痛,无一字说家国之思,无一句写人生如梦的惆怅茫然,无一句写遗世独立的孤傲冷寂,却又无一字无一句不在写兹念兹。“独往湖心亭看雪”和后文中“舟子”的出现矛盾吗?“问其姓氏”,为什么作者却语“金陵人,客此”?“见余大喜……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强”是“勉强”还是“尽力”?“湖心亭看雪”,为何是“看”不是“赏”?语意表层的矛盾是作者内心深处挣扎不平的表征,正是这种错位留白,带来言简意丰,想象无穷之妙;带来寥寥数语,神情俱现之妙;带来借他说己,烘托映衬之妙。

不止《湖心亭看雪》,本单元的教读课《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也是如此。《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天下忧乐”和作者“忧乐”,“古仁人”“忧乐”和“迁客骚人”“忧乐”情理之间的矛盾;《醉翁亭记》“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不同对象不同“乐”的矛盾。这些矛盾缝隙,超常规的语句中无不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心忧天下的大格局、大抱负。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阅读文本的敏感性——“情理矛盾”处往往也就是作者思想情感激荡处,是文章表达主旨思想的关键处。

四、   绘画鉴赏,品析痴景

《湖心亭看雪》最让人为之叫绝的不仅是小说笔法留白叙事,更是白描写景。文中写景共有两处,一处侧面描写,一处直接描写,分别是“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和“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雾”、“凇”、“沆砀”是学生不太理解的词语,需教师详细讲解;“绝”是关键词,再次强调批注词意,拓展引申“千山鸟飞绝”;“一白”中的“一”,不同于后文中的“一痕”、“一点”、“一芥”,是“全、都”之意;“芥”,生字,学生批注“叶子”。这些都属于咬文嚼字的范畴,只有字词句的理解翻译落到实处,这个活动的重点——在品析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才能有效展开。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模糊性。很多情感,很多妙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何在言与不言的矛盾中,把学生带到“不言”的境界,在精神体验和心灵遐想中,实现自身情感与外在文学的交融。绘画可以外化我们的想象,把文字描绘的无形之景可以外观显化。故学生说读文意,教师写意文境,师生共绘《湖心亭看雪》万籁俱寂、茫然一片、冰雪连天、人小如粒,万物交融的西湖奇景。

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走进文本,会更多的以自己的视角,而不是作者的视角环视天地。教师忠于文本的真实还原和学生固有认知发生激烈碰撞,此时,白描手法才能以一种真实可感的情态走进学生心灵,学生才能真正的把已有审美经验和作者描绘的天地万物打通链接,生发出真正的美感,美育才能落到实处。

在绘画活动中学生感知了白描手法,进一步提炼总结,归纳成知识卡片:“白描本指美术上单纯用线条描写不加色彩的画。如铅笔画、木炭画、毛笔画等。在文学上,白描手法就是不烘托,不渲染,不雕琢,抓住事物特征,简练生动的描写出景物特征。白描手法以少胜多,朴素淡雅,耐人寻味。”我们不但要寻找白描妙用的根理,更要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鉴赏:“色彩之奇、‘与’字之奇、量词之奇、视角之奇、情怀之奇”,五个角度自由品析。如三个“与”字从“连词”到“动词”,使“天”“云”“山”“水”不但连起来,还动起来,把人的视线由远拉近,由高到低,步步微缩,层层聚焦,营造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给人天地茫茫一片、浑然一体的感受,更能衬托出上下一白、水天一色、磅礴浩渺的壮观之美和天地苍茫的浩大气象,而且浑然天成,衔接自然,语气连贯,有一种音韵之美。最后一个“与”巧妙转换视角,作者张岱由观世界,到观自己。人在不可改变的困顿无助面前的渺小无助呼之欲出,文章意蕴丰富。这种写法自古有之,不是张岱独创,如苏轼“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如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均是如此。

[if !supportLists]五、    [endif]感悟辩论,探究“痴”情

世界上最难得的不是爱,而是懂得。叶圣陶先生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桥墩站着读者,那边桥墩站着作者。通过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精神契合。”舟中人见张岱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两个人都认为自己懂张岱,张岱认为他们懂自己吗?湖心亭看雪后,作者心中的孤独之气是否减少?在这个主问题下,学生思考辩论。这是一个开放的话题,重在生发,而非预设。无论何种感想最终指向的都是张岱的“老而愈见坚卓,穷而愈见光辉”的“冰雪人格”。

语文学科是一门神奇的学科,它能唤醒接触它的人们。“除了岸上的白杨树外,还有另外一个世界的可能,更真实的存在。就是湖里那个白杨树的倒影,那个与我们心灵直接观照的倒影的层面。”张岱高洁傲岸的冰雪人格,独与天地之往来的独立精神是我们要学习汲取的。但其中萧瑟虚无之气,却是不适用于青少年,用鲁迅先生所提倡的萤火虫精神与之应和,引导学生辩证统一看待,积极昂扬蓬勃发展,以此实现人文主题和语用要素的双线统一。

站在教室讲台上的那个人,决定着教育的基本品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是教语文的,是教人学语文的,更是用语文教人的。就像黄厚江老师所说:“把自己的灵魂和学生的灵魂安安静静妥妥贴贴的安放在课堂上。”不但问课堂要成绩,要诗意,更要思维碰撞中的生长。


【课堂实录】

[if !supportLists]一、  [endif]导入

师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景最美当属西湖。

白板出示,生读: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苏东坡“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说:这些诗作都极力铺陈西湖淡妆浓抹之艳美。但有一个人,却在三日大雪后,于沉沉夜色中乘舟独往湖心亭看雪。我们今天来学习:

生读:《湖心亭看雪》张岱

湖心亭:杭州西湖中的一个小岛。

[if !supportLists]二、  [endif]出示学习任务

读背

品析

探究

三、教学铺垫——知人论世

生结合注释,读“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师:我们来特别关注一个时间:明末清初。 清对明的覆灭不是简单的改朝换代,更是满族对汉族文化的颠覆。

生读助读资料:

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顺治帝登基,清朝建立。顺治元年(1644),张岱反清复明失败,拒服清廷。顺治二年(1645),张岱携家隐居,披发入山。由世家大族沦为普通民户,“布衣疏食,常至断炊”。顺治四年(1647)左右,张岱写下《湖心亭看雪》。沉痛的亡国之痛(批注)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他以“梦寻”“梦忆”为自己的书命名。

“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西湖之于张岱,既是他往昔衣锦繁华的象征,又是他今日家国破亡的见证。沉重的家国之思(批注)

[if !supportLists]三、  [endif]教学铺垫1——批文入“情”

出示助读资料:

崇祯zhēn  更定gēng  拏ná  毳衣cuì  雾凇sōng  沆砀hàng dàng

长堤dī    一芥jiè    铺毡zhān   强饮qiáng

生结合资料先读准字音,尽可能读出情感。

师示范读,生听读(听的时候注意做重音、停连朗读批注)

师解说“崇祯五年”、“绝”、“独”、“大喜”、“强饮”、“金陵人”、“客此”、“痴”等关键字词的拖音、重音、停连、语气处理,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生齐读

教学铺垫2——披文入“事”

教师: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文中关键语句,是必须紧紧抓住的。抓住它,整篇文章都拎起来了。”我们刚才在朗读中找到了作者表达情感的着力点,现在请根据时间、地点、人物、时间、事件等要素,迅速提取叙事句。如“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崇祯五年十二月”,既是事件又是背景,为写雪铺垫。“余”人物,“住西湖”,引出湖心亭看雪。一个“住”字漂泊之感俱出。

生活动,班级交流

白板出示:

大雪三日。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名,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结合注释,自主翻译

白板出示

助读资料:

【更定】晚上八点左右。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拏】撑船

【拥毳衣炉火】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拥,裹、围。毳,鸟兽的细毛。

  【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

  【三大白】三大杯酒。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客此】客居此地。客,名词做动词,做客。

  【舟子】船夫

  【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补充注释中缺少的:

【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大雪三日】大雪下了三天。大雪,名词做动词,下大雪。

【是日】这天。是,代词,这。

【毡】毛毯

【及下船】等到下船。及,等到。

【喃喃】低声嘟囔

【莫】不要

生齐读

结合注释自主翻译,有疑问的地方圈画,小组交流。

班级明确,师强调重点字词“大雪”“一”“客”的翻译。

生说读译文

[if !supportLists]四、   [endif]活动一:质疑·化疑

师说:“孙绍振先生曾说:‘在经典散文里,超越常规的地方,情理逻辑矛盾处,隐藏着作者和人物的心灵密码。’”在以下几组文本中,有什么情理逻辑矛盾,它们背后隐藏着作者和人物什么样的心灵密码?

白板出示:

1.A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B

舟子喃喃曰。

2.A问其姓名。

B

是金陵人,客此。

3.《湖心亭看雪》中为何用“看”,而不是“赏”?

4.A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在这里是“勉强”还是“尽力”?

分配话题,学生小组思考、讨论。

班级交流

师总结:

错位留白,妙在言简意丰,想象无穷。

错位留白,妙在寥寥数语,神情俱现。

错位留白,妙在借他说己,烘托映衬。

生批注

白板出示,师生勾连错位留白之妙: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欧阳修《醉翁亭记》

[if !supportLists]五、  [endif]活动二:绘画·鉴赏

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痴人做痴事,看到的景色必然也有几份与众不同。文中共有两处写景句:

湖中人鸟声俱绝。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白板出示注释,生读:

【绝】消失

【雾凇沆砀】湖上冰花一片弥漫。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水汽。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一】全,都

【芥】小草

【而已】罢了

教师重点强调,“绝”,对比解说“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重点解说“雾凇沆砀”,要求学生批注“一白”中的“一”。

生读原文译文:“湖中人鸟声俱绝。天寒地冻,西湖周围没有任何踪迹,没有任何声音,万籁俱寂。雾凇沆砀,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天空、云层、湖水相连,上下一白,全都是白茫茫一片,浑然难辨。湖上影子,湖上映出几道影子,唯长堤一痕、蜿蜒长堤不过淡淡一痕,湖心亭一点、雅致的亭子不过轻轻一点,与余舟一芥、小舟于苍茫天地之间渺小如一片小叶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船上的人只不过是其中两三粒罢了。”

师绘图

对比名家绘图《湖心亭看雪》

出示知识卡片,生读:“白描本指美术上单纯用线条描写不加色彩的画。如铅笔画、木炭画、毛笔画等。在文学上,白描手法就是不烘托,不渲染,不雕琢,抓住事物特征,简练生动的描写出景物特征。白描手法以少胜多,朴素淡雅,耐人寻味。”

学生结合文本,自选话题,自主赏析:

色彩之奇

“与”字之奇

量词之奇

视角之奇

情怀之奇

生思考,班级交流

学生一:色彩之奇,奇在黑白水墨,淡浓相宜

学生二:前三个“与”,奇在连词“与”,表现天地苍茫,浑然一体;动词,动感;拉长镜头,由上倒下,由远到近,集合镜头。后一个“与”,视角变化,自观冷静,人生渺茫之感跃然纸上。

学生三:情怀之奇,抽离、冷静、与天地共呼吸、同徘徊。

学生四:量词之奇,奇在新鲜,奇在视角,奇在情怀。

[if !supportLists]六、  [endif]活动三:感悟·辩论

师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桥墩站着读者,那边桥墩站着作者。通过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精神契合。” 世间最难得的不是爱,而是了解。金陵人见张岱引以为知己,大喜说:“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舟子似乎懂他,觉得懂张岱,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认为舟子和金陵人懂他吗?湖心亭偶遇是否排解了张岱茫茫天地的孤独之感?

生思考、小组发表观点。

班级辩论。

师总结“冰雪人格”:

张岱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他赋予冰雪高洁的灵魂,说世间万物,莫不有冰雪之气,他自己也追求与天地共呼吸。与万物共徘徊的冰雪人格。后人评说“其人格与文境老而愈见坚卓,穷而愈见光辉。“

在那个时代,张岱对外界是无能为力的,他只能“穷则独善其身“。

但我们的这个时代,万物生发,一切皆有可能。希望我们在保留独立精神的前提下就像鲁迅所言:

生读:“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能发一点光就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炬火。”

师:谢谢努力,下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937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5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71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668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77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01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75评论 3 39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37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81评论 1 29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2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10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87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7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47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89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805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49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