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犯错时,我选择耐心引导!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做不好,做错了,本就是正常的。不摔跤的孩子怎么能学会走路?
我们要耐心寻找孩子犯错误的原因!严厉的批评会让孩子瑟瑟发抖,疲于应付你的情绪,孩子就再没有多少能量来追寻原因,矫正行为。
比如在幼儿园时,儿子和小朋友争抢手工剪刀,打了一架。回家慢慢问,才明白:独生子女根本不理解为什么不能争抢东西,因为他们还不能很好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只考虑自己当下想玩的欲望。这就是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对规则理解不充分而犯错。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会慢慢学会的。
有一次,孩子在超市里想买一个玩具大礼包,我不允许,他大发脾气,我起身往前走,他哭着不依不饶,甚至在地上打滚,我不怕丢人,就继续往前结账回家。他爱哭就哭,我不干涉。只是他情绪激动往椅子上撞时,我把后背挡过去……半小时后,他主动和我和好了。
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孩子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因为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尚未成熟,当他们感到愤怒、沮丧或者兴奋过头时,就容易做出错误的行为。我们要慢慢教孩子学会安全的释放情绪。可以打枕头,可以画乌龟,大一些一定教会孩子写出所有,然后烧掉……这需要我们耐心教孩子,并反复训练,成为习惯!
孩子常常会把家里的东西拆开,想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会把电脑主机箱打开,会把吸尘器拆开,会把剃须刀撬开……结果可能导致电器损坏。这是好奇心驱使孩子犯错。问清原因,讲清道理,可以鼓励他去做。我是鼓励他小学五年级就报一个电脑维修班,他学得有模有样!孩子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想探索各种事物,这是好事呀!爱动手的孩子以后绝不会是“空心人”。
记得孩子看了“红胡子海盗”动画片后,有一段时间老是动手打人我耐心问明原因,就给他分析动画片人物英雄行为,让他明白生活中哪些可以模仿,哪些模仿就是犯法。这就是孩子盲目模仿犯得错误。孩子也会模仿周围人的行为。身教重于言教。我们家长首先要率先垂范,正确引导,孩子才能明辨是非,跟好人,学良行。
所以我们不能一看孩子犯错误就严厉批评。曾经有一位母亲在学校走廊里怒不可遏,扇了犯错误的儿子几巴掌,儿子当即一跃,跳楼了。这是多么深刻的教训啊!
把孩子当孩子,蹲下身子来,和风细雨的耐心引导,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要保持冷静:避免立刻发火或过度反应,否则可能让孩子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和亲子关系的维护。那就先深呼吸 或离开一会儿,让自己平静下来再与孩子沟通。
然后我们要耐心倾听和,分析孩子犯错的原因。给孩子平静解释的机会,了解事情全貌和他们的想法,能避免错怪孩子。
再次我们与温和沟通。以平和温柔的语气与孩子交流,用孩子懂的话讲清楚错误行为及后果。
最后和孩子共同解决。我们和孩子一起探讨如何弥补错误和避免再次犯错。这个过程会反反复复,需要我们耐心。
如果孩子认识到错误并愿意改正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其自信心和责任感。强化他的正向反应,让孩子更乐意改!
应该引起重视的是:过度的严厉,会导致孩子说谎话,来讨好你,以逃避惩罚!这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
我和孩子约定:
不管发生什么事,说真话就没事!
你可以选择不说,但一定不要说假话!
交流渠道畅通,亲子关系越好,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