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整治不正之风,让清风正气充盈新时代

        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2月5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优良作风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近年来,党中央以雷霆之势持续整治不正之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正之风是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毒瘤,不仅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更会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因此,持续整治不正之风,不仅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保障。

        不正之风的根源在于理想信念的动摇和权力观的扭曲。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热衷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忽视了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这种歪风邪气不仅浪费公共资源,还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整治不正之风,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从具体问题抓起。比如,针对“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等形式主义问题,要大力精简会议文件,优化考核方式,让基层干部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为民服务中。同时,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坚决查处“不作为、乱作为”现象,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当前,一些地方在考核中存在“唯GDP论英雄”“重显绩轻潜绩”等问题,导致部分干部急功近利,忽视了长远发展和民生福祉。因此,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标准。要优化考核指标,注重全面性和科学性。既要考核经济发展,也要考核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另一方面,要改进考核方式,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通过日常督查、群众评议、第三方评估等多种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干部的工作实绩。

        整治不正之风、树立正确政绩观,不能仅靠一时的集中整治,更需要依靠制度的力量。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将作风建设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要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强化巡视巡察作用,及时发现和纠正不正之风;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敢于担当、勇于创新,避免因怕出错而不敢作为。同时,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引导,筑牢思想防线。通过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持续整治不正之风,健全有利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任务。我们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