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德”与“位”相配的好干部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一贯要求。1月17日,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召开,中央组织部部长陈希强调:“要不断优化干部选育管用工作,坚持德配其位、才配其位选准用好干部”,为新时代干部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要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选用标准,以干部培养、选拔、使用导向引导干部始终注重德与才的修炼、提升,培养“德”与“位”相配的好干部。

精耕细作“育”,提高干部德才素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素质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不是朝夕之功。要把握干部成长规律,优化干部成长路径,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使广大干部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要以党的创新理论铸魂魄,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创新开展个人自学、以讲带学、以研助学、以考促学、以效验学“五学联动”,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心走实。要以先进群体精神增干劲,大力弘扬先进群体精神,挖掘宣传一批先进典型,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要以重大斗争实践提素能,把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吃劲岗位作为培养干部的主阵地,引导广大干部在风浪考验中练就硬脊梁、铁肩膀、真胆识,不断提高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水平和专业化能力。

事业为上“选”,掌握干部德才表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组织和群众认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依据。要树立让“有为者有位,优秀者优先,吃苦者吃香”鲜明导向,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让那些不担当不干实事的干部没有市场。要将政治素质作为第一标准,从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5个方面,制定干部政治表现正负“双面”清单,使政治标准具体化、有界定、能评判。要精准考察识别干部,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人与考事相结合,重点了解干部在重大任务、关键时刻、紧要关头的表现,全面掌握干部德才素质,建立干部现实表现档案,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

从严从实“管”,落实干部德才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严管就是厚爱,是对干部真正负责。要探索建立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体系,通过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确保德才标准落到实处。要突出政治监督,聚焦做到“两个维护”根本任务,坚持以政治监督引领干部监督各项工作。要创新纪后教育,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出台受处分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暂行办法,创新实施纪后教育疏导工作,对受处分党员干部进行回访,帮助消除认识偏差、缓解心理压力,让干部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健全完善澄清保护机制,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切实为履职尽责、真抓实干的干部撑腰鼓劲,点燃“想为”的热情,增强“敢为”的底气,提高“不为”的成本,推动形成人人都在重实干、人人都是实干家的良好氛围。

不拘一格“用”,确保干部德才配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选人用人,要坚持事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就选什么样的人,岗位缺什么样的人就配什么样的人。要始终坚持人岗相适、人事相宜,规范选拔任用机制,更多的考虑“该用谁”而不是“谁该用”,确保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要选准一把手,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大力选拔政治过硬、经受重大斗争考验、驾驭全局能力强、善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优秀干部担任党政正职。要磨炼好苗子,统筹用好干部队伍资源,加大年轻干部选拔使用,对看得准、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及时搭梯子、铺路子、压担子,让整个干部队伍有干劲、有奔头、有希望。要配强关键岗,统筹年龄、专业、经历等显性因素,把准性格、气质、作风等隐性因素,优选个体、优化组合,不断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和运转效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