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抱团成长,不知不觉都有所改变。
1.更名
线上读书会办了一个多月了。上次结束之后,在直播间提问的朋友后来还在问咋弄咋弄。
我突然发现有时候伙伴并不需要你头头是道讲一堆让她怎么做怎么做的流程。当一个人的内在能量很低的时候,被植入的越多可能会越焦虑。
这次读书会一开场我就在直播间把自己的困惑说出来,没料到闺密马上就想到把读书会的方向重新定义一下,“智慧女性蜕变营”还是优雅女性成长营?我想想我离优雅的距离实在是太远就定下了智慧女性蜕变营。
我就发现闺密这脑子灵活度跟我真是不一样,名字都好像挂在嘴边一样。记得多年前,公司老板下重金征集当年的年会标语,热闹了很长时间都没定下来。我随手把要求发给闺密,没料到闺密说标语就在我发的要求里,提炼一句前后呼应的诗。闺密把诗发给我,我转发到单位群,奖金直接入手了。
在智慧女性蜕变营跟着闺密多多学习智慧吧。
2.“你和爸爸啥时候死”
我们这个学习圈子真的就是一个成长蜕变营。
一妈妈分享说。有一天孩子问她:“你和爸爸啥时候死?”
“为啥这样问?”
“你们死了,我就不用写作业了啊。”
妈妈就给孩子掰扯:“爸爸妈妈死了,你可就没家了,咋能让爸爸妈妈死呢?对吧?你吃的喝的是不是还得爸妈供养……”
好一番热情洋溢的陈述丝毫没有打动孩子。孩子更加扎心的话又跟着上来:“妈妈,你和爸爸死后会把房子带走吗?”
妈妈继续就这个问题跟孩子撕扯。孩子跑同学家,说不想呆家里了。
妈妈就跟同学的家长说让孩子回来,她要好好教育孩子一番。
那天狂风骤雨,孩子被同学妈妈送到家。
妈妈说:“你看这个狂风暴雨,是不是有个家才有你栖身之地?有家你才有地躲雨是不?”
孩子不置可否。
妈妈虽然表面耐着性子在给孩子说,心里早已在滴血,自己养的孩子怎么能这么说呢?
这位妈妈找到一个学员哭诉。学员告诉她:“咱的注意力不要放在孩子说的话上,而是咱想想咋让咱家温暖起来,家里不温暖孩子才往外跑呀。”
一语惊醒梦中人。一句话让这个妈妈走进来学习。
通过几期的泡课,妈妈在课堂上讲这一切的时候,是那么地庆幸和感恩,幸亏走进了这个圈子,不然后果都不堪设想。当我们做父母的角色归位了,那个心疼我们的孩子自然就又回来了。
3.“为啥要生我?”
文聪老师讲过一个案例。一个孩子问妈妈:“妈妈,你为啥要生我?!”
当一个不学习的妈妈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会怎么回应呢?“你这也太不讲理了吧?!谁出生还跟谁打招呼?!”
这样说的后果是天儿聊死了,孩子更加生气:“反正你都不应该生下我!”
那我们怎么把这个思路拓宽一下?不掉在孩子的语言和情绪里呢?
“妈妈听到你这句话,为啥要生我?妈妈感受到了做我的孩子你不快乐,是不是呀?妈妈想听一听,妈妈的哪些行为让你不快乐?需要妈妈怎么做你才能做妈妈快乐的孩子、感到快乐呢?”——如果做咱的孩子很快乐,他(她)会说这样的话吗?
这样的回答才叫引领,才是关注孩子这个人了,而不是掉在孩子的问题里。
那孩子可能会说之前你管我太多了,你不尊重我,怎么怎么地,所以我不快乐。
“那需要妈妈怎么做呢?”
“给我多些自由,不要啥事都管。”
这样一点一点地孩子的情绪就出来了。这样就知道咱做家长的哪些行为让孩子痛苦。“如果可以选,你想选一个什么样的妈妈呢?”
亲子畅开了心扉,拉近了心理距离。
如果不是成长蜕变,真的没有能量接住孩子们的话,可能会因为一句话而带来一场血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