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陶文浚,因为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曾改名为“陶知行”。师从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后,认识到“做”是“学”的起点,“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应该先“行”后“知”,又改名为“陶行知”。后来接受了马克思的“实践—理论—再实践”观点,提出“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即“行动—知识—再行动”,继而发表《行知行》一文,将“行知”观发展为“行知行”观。
人的成长是有过程的,小的时候会“造”了,长大有了一定的条件,“创”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里的“创”就是敢想会想,求思求异;“造”就是敢造会造,求做求实。“行”对应“造”,“知”对应“创”, 最后一个“行”对应“创新”。这和陶行知的“行知行”教育思想、马克思的实践观完全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