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哪里,结果就在哪里
文/张爱敏
案例2.学校要举行班级红歌合唱大赛,在组织学生练习时,我发现学生没有热情,出工不出力,声音小得不像话,气得我恨不得弃权!每当我看到班上学生对班级扣分无动于衷的样子时,就气不打一处来,心里骂他们简直是“朽木不可雕也”!面对班级学生这种低迷散漫状态,“我”该怎么办呢?
我的观点:
一是修心。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心在的地方,汇聚的是能量。面对学生低迷之态,没有暴风骤雨,从不奚落嘲讽。唯有回到教育原点——识自我,修习性。因为教育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帮助他们自己,引导他们发现并做好自我。比如通过主题班会“我是谁”来辩证认识自我。可采用三个环节:现在的“我”,他人眼中的“我”,未来的“我”。从而激发学生自信心,班级凝聚力。
二是修行。心在哪里,行在哪里。诚心正意,生机处处。面对集体散漫之风,不放弃,不抛弃。唯有讲究班级管理的艺术,才能构筑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提五点建议:
一是观念要“新”,能够与时俱进,跟上孩子的步伐。
二是距离要“近”,利用早操,查寝,生日,课间等各种各样的机会走近孩子。利用校讯通,电话,微信群或者私信等方式走近家长。走近同事,科任老师。这样,班集体这个团队才能高速运转起来。
三是因生给爱,爱得恰到好处。体弱生爱在关心;病残生爱在得体;过失生爱在信任;屡错生爱在耐心;向师生爱在珍惜;背师生爱在主动;个性生爱在尊重;普通生爱在鼓励;学困生爱在赏识;后进生爱在鞭策。
四是善于“引”。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需要“管理”来引领,管在制度文化,理在精神文化。如何引?班主任要和学生一起构筑班级愿景,制订班级规则,发布班级日报,引爆正能量,读书,活动,开启一场美丽的修行。
五是做到三个“待”。即正向看待,尊重对待,耐心对待,做到了这三个“待”,学生自然符合期待。
亲爱的朋友们!面对不尽人意的成绩,不容乐观的集体,唯有修心养性,修行在路,唯有在学生心中播下一粒自信自强自立的种子,唯有点亮孩子夜行的路,唯有擦亮孩子蒙尘的眼睛,我们的班集体一定会向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