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张帅的双打比赛,她的搭档是排名比她考前的斯托瑟。感觉张帅在比赛中,总是在讨好斯托瑟,对自己明显信心不足。其实她们是搭档,而且论实力,尤其是张帅近年的状态,她不一定比斯托瑟差多少,但她为什么总是表现的像个跟班的呢?由此我想到了我自己。(现在感觉,我对张帅的评论很可能是我自己的投射)
每当我和别人配合的时候,我都会自动的特别在乎别人的感受,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自己做的不够好,让别人失望了,会让我难受好一阵子。而且我总是会担心,哪里要是做的不好,会让对方不喜欢我。所以,我忽视自己的一切,来讨好对方。比如我在打网球的时候,摔倒了,我会立即爬起来,忽视自己的疼痛。告诉对方没事。不敢也不愿去面对自己的伤痛、自己的情绪,因为我不能错,不能受伤,不然大家会看不起我,会不喜欢我的。我总是这样讨好别人,忽视甚至牺牲自己的感觉。因为我从来都觉得自己不重要。
说到这,让我回想起来很多小时后的场景。父母经常吵架,我每次都努力试图阻止他们,但几乎从来没有成功过。他们从来不会为了我考虑而停止在我面前的争吵,甚至大打出手。而母亲却经常对我说,都是为了我,她才没有跟父亲离婚。让我从小就觉得自己不重要而且还背负了让母亲“吃苦头”了的负罪感。(所以我很孝顺,高中时得了抑郁症或强迫症,脑子里经常蹦出来父母被车撞了,父母出事了的想法,让我很害怕。现在想来,是潜意识在表达对父母的恨意,但当时我不懂心理学,根本意识不到)
父母根深蒂固的认为“小孩子懂个屁”,所以父母从来不会尊重我的感受(因为在父母眼中,我们从来都是小孩)小时后买新衣服,从来都是买妈妈喜欢的。偶尔有几次,我坚持自己的意见,妈妈都会百般诋毁我的选择,说我审美有问题,小孩不懂。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我都是努力说服自己喜欢上妈妈喜欢的东西。
父母的教养方式,使我在心底里认为“我本身不重要”“我不值得被爱、被尊重”,要想获得爱,获得尊重,我必须做出努力,必须压抑自己讨好别人。就像小时候跟父母的关系一样。(有一种理论不是说,一个人成年以后与他人的互动模式其实就是在复制小时候与父母的互动模式嘛)
这样的思维方式、与别人的互动模式,反过来又会让自己看不起自己,逐渐的讨厌自己,而看不起自己又会使自己加倍的去讨好别人,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丧失自信。
以前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总是担心别人会讨厌自己,现在终于明白了,其实是我自己讨厌自己。问题找到了,但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呢?(写到最后,我确信了我对张帅的看法是自己的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