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十五岁的小女孩,由她的母亲搀扶进急诊室,女孩几乎是没有什么力气了,脚拖着走路,母亲费了好大的力气把她扶上了床,女孩脸上苍白,长长的刘海遮住了大半张脸。女孩突发心慌不适,全身无力。母亲十分焦急,呼吸也慌张,女孩是从课堂上送来的,护士马上给女孩做了心电图,结果还是不错,只是心跳快一些,没有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表现。
这个年纪也很少心脏器质性的疾病,再仔细询问病史,女孩是这两个星期来的第三次发作了,发作前有短暂的听力丧失,完全听不见老师的讲课内容,听不见之后,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不出来,同学们开始嘲笑她笨,本来就很焦虑,这一下子刺激,她彻底受不了了,心慌不适,全身无力,女孩在讲述这一切的时候,泪水止不住地流出来,母亲心疼的拿出纸巾帮她擦拭泪水,一会就用去了好几张。
小女孩读的是国际学校,已经开始读托福的课程了,应该是精英阶级的子女,从小是非常优秀,倔强的性格要求完美,但毕竟还年幼,读托福这种高难度的课程还是遇到了挫折,在心理慢慢累积压力,在这两个星期开始慢慢爆发。母亲开始以为女孩生了什么怪病,去五官科查过听力,听力的检查是完全正常的。获悉了病史,基本上的判断是有了:一个优秀而求完美的孩子,在遇到挫折后,遭遇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表现在身体上的各种不适,这是典型的心因性疾病。心因性疾病是指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类身体或精神疾病。可以表现为消化不良,偏头痛,心脏神经症,心律失常,高血压病,胸痛胸悶,甚至可以表现为失明,木僵状态,长期不缓解可以导致焦虑症,抑郁症。
还好母亲已经也有所认知,去找了心理医生去咨询,但今天女孩还是发病了。我耐性的凭着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和经验尽量疏导。我想到了的奥斯维集中营里的幸存者,面对极端恶劣的环境,但是少部分幸存者改变自己对环境的看法,获得生存的智慧和勇气。我试着去和小姑娘讲,人们面对困境,有两种面对的方法,一种就是她这种本能自然的反应,还有一种就是去面对困境,去分析原因,然后去改进能改进的部分,接受改变不了的结果,降低对自己过分完美的要求。特别对母亲讲,不要再苛求孩子,因为这个孩子对自己的要求已经够严格了。托福连很多成年人都无法掌握,何况是一个十五岁的小女孩呢,放眼望去在同龄人中她已近足够优秀了。我不惜举了我儿子的例子,儿子成绩再糟糕,他总说没关系的,睡一觉基本已经把不悦忘的精光了,人生还长,最重要的是身体的健康,母亲只要孩子健康快乐,成绩虽然重要,但相比起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不重要的。旁边的母亲一起陪着在疏导减压,女孩听着听着,慢慢平静了下来。
我讲了很多,母亲也知道女孩的问题主要是心理,还是要求我给女孩做心脏的进一步检查,要给女孩看进一步的结果,让女孩确信她的身体没有问题,这也确实是打消病人顾虑的好方法。预约好检查,女孩走的的时候精神已经好了很多,走的时候还不忘说了一声:“叔叔再见!”
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实在是大,花样年纪本应该无忧无虑,但是现在的教育基本上是拼家长,拼体力,拼意志。竞争愈加白热化,如果孩子的心理调试不好,很容易失衡,严重会出现悲剧,去年就有一个本市重点中学高三的孩子跳楼了,当然他还有更复杂的家庭问题,但是一旦出现就是人间悲剧,让人唏嘘。幸而这位母亲是知书达理的,能明白女儿的心理,已经在给女儿找心理医生心理治疗了,希望女孩度过人生中的困难,毕竟人生不止是书本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