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科学创业17

创业方向盘

关于选赛道的核心方法论——品类知识,前三小节分别从强弱势品类和品类分化两方面切入,这一小节我们来看一下科学创业者怎么说,比如迅雷创始人程浩在“精益创业13讲”里关于需求探索的建议,也可以作为找方向的建议参考:

需求探索的第一步就是找到痛点。通常来讲,创业者找到的痛点,都是自己体验到的。如果这个痛点是你的朋友或者家人告诉你的,那么意味着两种可能性,一是这个痛点不够痛,二是你自己不是核心用户。

找到一个潜在的痛点后,用常识判断一下这到底是不是痛点。这里我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在创业过程中,常识永远都很重要。因为你不可能把所有的风险,都用MVP实际验证一遍。可能10个里面有9个,你是通过常识去判断真伪的,只有1个去做了MVP。

那么哪些是常识?举个例子,一个互联网产品有流量就能赚钱,最起码能卖广告,这个就是常识;你想在网上卖东西,可以随时接入移动支付和快递服务,这也是常识,不需要验证。

除此之外,常识还会告诉你非常重要的三件事:一是,你到底喜不喜欢这个事;二是,这个领域你到底擅长不擅长,例如这虽然是个风口,但这是你的风口还是别人的风口?三是,常识还会告诉你,你自己是不是核心用户。所以,常识判断非常重要。

那么这三件事里面,喜不喜欢、擅不擅长、是不是核心用户哪个更重要呢?都重要,但如果一定要选一个最重要的,我的选择是喜不喜欢。因为我认为做任何事情,兴趣是一切的原动力;只要有兴趣,即使不懂也可以学,也可以招聘这方面的专业人员。

当然,创始人是否是核心用户其实也很重要。但是也有很多创始人不是核心用户也很成功的案例。比如我的好朋友陈华创立的唱吧。陈华就是一位理工男,他基本上不唱歌,却做了唱吧。还有一位很好的朋友徐易容,他做了美丽说。美丽说的用户都是小姑娘,他显然也不是核心用户。

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三样全占,我既喜欢又擅长,同时我还是核心用户。我做迅雷的时候,其实就是这样,我很喜欢下载各种东西,所以硬盘总不够用。同时呢,我以前还是学分布式计算的。最后我当然是绝对的核心用户。

在冯卫东提出的验证期可做、能做、想做的三个方向的探索基础上,我们自己也绘制了一个创业方向盘,如图1-3所示,由三个圆圈组成:第一个圆圈是前景,就是你选择赛道的价值空间够不够大,有没有未来发展前景,不要管它现在是不是很红火;第二个圆圈是兴趣,就是你个人对这个事是不是热爱;第三个圆圈是能力,就是在这个领域里面你有没有相应的能力,或者你能否去建立这个能力。这三个圆圈一画出来,它们之间的交集可能就是你创业方向的最好选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