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被讨厌的勇气》,让我对阿德勒心理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虽然有一些理念有些离经叛道。
本书是用青年和哲人对话的方式进行对话式的书写,也就是语录体。有些像《论语》或者像柏拉图写的《苏格拉底的申辩》,非常好阅读,且富含哲理。
阿德勒主张,我们应该做好“课题分离”,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的课题,不要干预别人的课题。就从这一点很多人就无法做到。
我正在尝试进行课题分离,但小儿拙笨,实在无法很好地实现,只能慢慢摸索。我最常用的就是书中的,企图通过怒气来操控别人,迫使对方服从。
书归正传
首先科普一个概念,什么叫“课题分离”。
个人理解,当你和别人发生人际关系时,就会面临人生课题。
比如,我们新入职一个环境,要跟同事搞好关系避免被排挤,目的是为了让自己舒服一点,这就面临人生课题中的工作课题。
当我们跟爱人争吵,试图改变对方的某些缺点发生争吵时,这就是要面对人生课题中的爱的课题。
和朋友之间往来,总是会因为或大或小的事情发生矛盾,严重的甚至可能断绝来往。这就是人生课题中的交友课题。
工作、生活、家庭,各方各面归根结底都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交往就会涉及到人生课题。
而我们仔细想一想,矛盾和压力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是自己希望满足别人的期许?
或者自己试图改变对方满足自己的期许?
不管是哪一种,其实都属于干预对方的生活、改变对方的性格、影响对方的未来走向。
也就是,试图通过自己的方式影响对方的人生课题。这就是没有做好课题分离。
课题分离的主要主张就是,不干预别人的人生课题,也不要让别人干预自己的人生课题。
工作生活中,实现绝对的自由,不为了满足别人而活,也不为了别人满足自己而活。
光是概念上的东西,恐怕无法具体理解,我们细致地用现实中可能存在的例子来总结,也许更能切身体会。
1.老李的孩子不爱学习,批评教育也尝试过,甚至还伴随着体罚,孩子的学习始终无法提升。感觉效果不好,通过学习,掌握了鼓励教育,不断地鼓励孩子,结果学习成绩提升了不少。但是发现孩子变得势利,没有鼓励的事情不愿意去做,也是造成世界冷漠的原因。
2.小张刚进公司,领导器重,同事和睦。工作氛围十分好,但是工作了几年就感觉力不从心了,因为每次他超额完成任务的时候,领导都会夸赞他做得很好,当年没有看错。可是人的极限让小张未来的几年没有办法再得到领导的夸赞,甚至领导的态度越发冷漠,让小张终日紧张兮兮,生怕辜负了领导的器重。
3.合租室友很邋遢,总是东西乱扔,两个人吵得天翻地覆,最终依旧我行我素。本来要好的闺蜜因为总是闹矛盾,最终彼此分开,老死不相往来。
有没有熟悉的例子?或者能不能找到相同的例子?
其实这就是没有做好课题分离造成的。
按照阿德勒的理念,这三个例子应该如此解决。
第一个例子,老李不能批评或者奖励的方式教育,阿德勒认为鼓励和批评属于纵向关系,是试图通过鼓励和批评来满足自己的期待,而这大大干涉了孩子的人生课题。按照书中所说,应该做的方式是,通过横向关系进行交流。
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他自己的人生课题,如果他不能考好的学校,未来的结果将由他自己承担。而自己能做的就是,在他寻求帮助的时候,给他支持而不是干预。
第二个例子,小张太想满足领导的期待,造成了纵向关系。当他无法满足领导期待的时候,踹踹不可终日,造成了生活的压力,最后可能会不断地怀疑自己能力不足而离开。
第三个例子,朋友之间交往,同在一个屋檐下总是会有磕磕碰碰,正因为对方邋遢,所以批评对方,其实也是侵犯了对方的人生课题,形成了一种纵向关系。
阿德勒不主张批评和鼓励,认为批评和鼓励本身上来说是优越者对于谦卑者使用的伎俩,目的就是为了操纵对方按照自己预想的方向前进,干扰对方的人生课题。
而自己更不应该为了满足别人,把自己置身在谦卑者方向,祈求对方的控制。当你能满足期待时或许还有动力,当无法满足期待的时候,等待你的只能是更多负面的东西,带来人际关系的困扰。
是不是非常离经叛道?很多人可能觉得不可思议。
如果不管孩子,孩子未来怎么办?作为父母我有义务管孩子。
作为员工或者朋友,我希望能够成为别人眼中的红人,更多鼓励给我干劲,不接受负面的信息。
其实《被讨厌的勇气》还有下一册,叫《幸福的勇气》,里面详细地对教育孩子进行了教育,里面总结了孩子的五个阶段,这里就不细致赘述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
这本书之所以叫被讨厌的勇气,其实说到底就是做好课题分离。目的就是,不要让自己置身于纵向关系,而是横向的合作关系。
按照阿德勒的说法就是,因为做了课题分离,所以我想对你好是我的事,你回不回应我没有关系,我不期待得到你的夸奖或者让你满足我的期许。
如何区分什么是自己的课题,就看谁为最后的结果买单就知道了。
因为我做了课题分离,我不再期待领导对我的夸赞,也不希望得到领导的夸赞,我们是合作关系。
原本可能会溜须拍马让自己过得舒服一些,但因为做了课题分离,我只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难免会被人讨厌。
和自己的爱人和朋友,只要知道我自愿对你好,愿意为你付出。至于你回不回应,那是你的人生课题,我不会过多干预。
这是一种奉献、或者是贡献感。自己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人生课题,也许最终会被人讨厌,因为对方在你身上无法得到满足,无法按照对方的期许改变,但那是我自己的人生课题,你讨厌也没有办法。
这样就能做到理清人际关系,我只做我的人生课题,不干预别人的人生课题。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负责,从而实现自由。
光是想一想都觉得无法实现,特别是中国这种人情社会,我们活着就是试图满足别人的期许,或者企图通过批评和鼓励让别人满足自己的期许。
真的做课题分离,能实现吗?你有这份勇气吗?
今天主要说的就是课题分离,阿德勒还有一些其他主张在《被讨厌的勇气》中提起,如:
弗洛伊德主张,人是因为过去才会形成现在。而阿德勒主张,人是通过目的,而改变过去的记忆。
人的烦恼源于人际关系。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人际关系的终点是“共同体感觉”。
人生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
还有下册《幸福的勇气》
主要讲解的就是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和孩子进行课题分离的情况下,还能让孩子走向自己的人生。感兴趣的家长可以看一看,自己是否能够做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