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俗语里的人物:罗敷有夫||秦罗敷

成语罗敷有夫,旧指女子已有丈夫,出自汉代乐府诗《陌上桑》。

该成语源自《陌上桑》中秦罗敷采桑时拒绝太守邀约的故事。罗敷以“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明确回绝,并借夸赞夫婿才貌与地位,展现其坚贞聪慧的形象。故事通过对话与侧面烘托,刻画了古代女性的机敏与道德观念。

该成语典故原型可追溯至汉代民间歌谣。后世多沿用原意,如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以“鸳鸯梦好两欢娱,记否罗敷自有夫”化用此句 。作为文学典故,其核心语义在传统文化中被长期沿用,成为女性拒婚的经典譬喻。

秦罗敷是汉代乐府诗《陌上桑》中塑造的采桑女形象,并非确载于史传的真人。传说她本名“小英”,生于邯郸姜窑村,父亲秦敏殉国,家道中落;十岁时拜山中尼姑为师,得名“罗敷”。成年后嫁同乡王仁为妻,夫妻恩爱。因其容貌出众,赵王(一说太守)欲强纳为妾,罗敷以“罗敷自有夫”严词拒绝,并盛夸丈夫才德,使对方知难而退。后人遂以“罗敷有夫”比喻女子已有配偶,不可妄求。这一形象集中体现了古代女性忠于爱情、机智勇敢的美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