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是我很喜欢的作家之一,喜欢她的文字,看似平淡,但真挚,细腻中又一股向上的力量,读来很容易被它们所感染。都说她写得散文《回忆鲁迅先生》是最好的,上次有幸在图书馆借到她的散文集《又是春天》,正好读到她写得《回忆鲁迅先生》,看着看着脑海里就自然呈现出一个立体而又鲜明生动的鲁迅先生。
从鲁迅先生保留的照片,加上他得“横眉冷对千夫指”,一直认为他是一个严肃,难以亲近的长辈。就像萧红描写的一样,他的眼光让人感觉到一种旷代的全智者的催逼,让人不敢直视。但文中一开始就说: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的笑的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来。一下子就把心中那片面的形象打破了。
鲁迅作为中国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自带光环的他根本就不需要去美化,而萧红只是从生活的细节上用平实的语言,平视的视角去回忆鲁迅先生。从描写他家住宅的结构,他所居住的环境,到他生活饮食习惯,做人的态度,对待事物的看法,以及他的作息安排和对工作全身心地投入,从而给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活灵活现,非常生活化的鲁迅先生。
他的生活非常简单,简单的饮食,朴素的穿着,家具也很简单,他的房间里放置最多的就是书。但如果有客人来,对待客人都是给出最好的,烟是好烟,总是会买些好菜款待客人,真诚地对待身边的朋友,朋友走的时候一定要送到门口,太晚还会帮朋友叫好车把钱付好才安心。他总是很细心地对待每件事,就算是小事情也一样,年轻人给他写的信他都会认真去读并一 一回信,出门要穿得整整齐齐,就算是对待寄出去的书也要亲自包好,包得方方正正,,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或偏一点......仅从这些小事情就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先人后己,做事周全的人。
待人待物如此,对待他的工作更是废寝忘食,他常常是晚上别人开始睡觉的时间开始工作,送走客人后,他才开始一天的工作,全身投入到工作当中去,直到第二天早上家人起来,他才开始休息。特别是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快不行时,医生劝他要多休息,他却更加加紧时间去工作。他说:死了是不要紧的,只想留给人类更多。他这种为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太让人敬佩。而作者的细微观察能力非常值得学习,从她的文字里能感觉出写作不用太弦的技巧也能写得很动人。
文中还描写了一些很温暖的画面:作者和许先生一起包饺子,她觉得包得不太好,但鲁迅先生表示要多吃几个。有天下午,他们要去赴一个宴会,萧红叫许先生找一点布条或绸条束一束头发。许先生给他配了米色的并问鲁迅先生好看吗?鲁迅先生一看并严肃地说:“不要那样装饰她......”还有他们就像老朋友一样开玩笑,打招呼,萧红去看望鲁迅先生时,一句“来啦!"就能感觉到他的亲切与平易近人。
能认识到这样的恩师,萧红何其有幸,不仅在文学上给予指导,还待她如家人一般关怀倍至,从这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就能感觉到鲁迅先生的温厚与真诚。
而中国有鲁迅先生,是中国人民的幸运,虽然他逝世已有八十多年,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宝贵的,一直鞭策着我们,谨记着他在《热风.随感录四十一》里对我们后代说得一句话:“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