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老师观点:
1.“沉没成本”知易行难
2.边际成本决定行为选项
3.将就错误可能是更有效率的决策
我的学习心得:
沉默成本这个概念对于财务出身的我已经是一个老词儿了,知道已经发生的成本不应该作为决策的基础,听完老师的分享以后,居然有了新的知识认知。
只知道沉默成本无效是不够的,要结合边际成来考虑,为得到预期结果,我们还需要投入多少呢?放眼于还需要付出多少,这个才是正确的决策条件,但是,人们往往会认为,我付出的已经足够多,无端舍弃,弃之可惜,同一件事,如果你加上沉默成本就得不到最大的边际效益,本质来说,还是没有实现最优化,所以,老师才说,沉默成本,知易行难。深为亦然。
但是,沉默成本无效是有前提的,必须要有选择的权利才能谈所谓的沉默,如果你连选择都没有,那沉默成本这件事,与你无关。
我也想到一件事,如果一件事,当沉没成本足够大,其实本来就会让人不愿失去,每一个人对自己的付出都是希望被尊重或者付出可以有回报等等,当沉没成本足够大到你没有办法忽视,虽然可能会让你做出妥协的决策,但也许也成就了另一番机会?这也是老师说的,错误也可能变成更有效率吧。
课后问答
问:如果一件事情的成功概率是1%,那么反复尝试,会不会提高成功的机会?
答:我认为不会,这道题是典型的偷换概念了,你以为反复尝试就睡扩大分子,让百分比增加,其实质是,这件事成功的概率就是1%,无论你做多少遍,概率是不会变的。
感谢老师,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