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画出能力圈
曾有机会跟微软合作一个项目,其负责人F已经作为主要研发人员跟进了项目一年多,休假回国探亲一周左右,返美前与国内我们项目组碰头开会,我们项目组长G提出了一个最近几天不太确定的疑惑问题,与F探讨,我以为F会马上给出答案,然而F听完之后只说了句:我已经一周没有接触代码了,现在也不太了解具体情况,得回去研究研究再说。项目组另外一个人大意说不应该不了解,F说:别说一周了,就是3天不接触代码我都不敢说自己了解,每天有那么多Checkin的Code,不止咱们项目组,还有其他相关工具的更新。。。开会那天讨论了很多问题,我只对这句话记忆犹新,时刻提醒我敬畏自己的工作。
02、多学科视角
成年人学习的目的,应该是追求更好的思维模型,而不是更多的知识,在一个落后的思维模型里,即使增加再多的信息量,也只能算是低水平的重复,而不是有效学习。更好的思维模型的一个参考是多学科视角思考, 现代社会专业分工越来越细,比如公司里人力、财务、行政各司其职;医院里的医生被分成各个科室;大学生就读不同院系。分工虽然可以提高社会效率,但长时间呆在固定的位置也更容易产生思维局限,培养多学科视角则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个问题,如何培养呢?来看下面2个思路:
001、自上而下 --- 把行业内最牛的人的方法当成自己的武器。i.e.为避免手术失败,一著名的外科大夫给自己列一张手术前必看的检查清单,于是“穷”查理也学着列了一份投资前必看的失败清单。
PS:高三时的错题集有类似的功效吧。
002、由表及里 --- 多学习不同学科的基础知识,期间想办法找到最原始的出处,多对知识进行比较。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里面主角就是在读不同种类的书的过程中不经意间找到了困惑自己问题的答案哦。
03、 等一记好球
80/20原则在哪儿都好用哦 --- 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的大部分财富都是由十几个最好的机会带来的,其投资哲学就是把90%的财富都投入到伟大的公司,不须频繁地买卖,只要几次便能创造财富(当然投资前会看一遍失败清单咯)。普通人的生活、工作也是如此,不需要把握全部机会,只要把自己大部分资源投入到几个最佳机会中,就能获得巨大收益。希望自己能有抓住最好机会的能力,去做,别老是想。
04、《穷查理宝典》简介
查理·芒格(Charlie Thomas Munger),美国投资家,股神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有“幕后智囊”和“最后的秘密武器”之称,与巴菲特合作几十年,联手打造了公司市值增长13500倍的投资奇迹,另外,他还是一位伟大的投资思想家,作者彼得·考夫曼(Peter D Kaufman)把Charlie多年的演讲汇总成册《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的智慧箴言录》,教人如何投资的同时,更展现了Charlie的人生智慧,要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