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而为更轻松

上周读了一本书,叫轻松主义。作者是格雷戈·麦吉沃恩,他的头衔很多,官方的、民间的都有。其中包括“21世纪的史蒂芬·柯维”、“精要主义之父”等。他在写这本书之前还写了一本书,叫精要主义,大受欢迎。通过那本书,作者解决了自己以及他人如何从复杂的生活和工作中识别出最重要的事件来提高效率。但后来作者发现,即使自己能够找到最重要的事,仍然做不完,疲于应对。因为有些重要的事情很复杂,做这些事情并不轻松。于是,作者就思考,能不能让复杂的事情做起来轻松一些,后来就写了这本轻松主义。     

本书主要从三个部分给我们阐述了怎么样得到轻松的成果,包括轻松状态、轻松行动和轻松成果。其中,每个部分都有五项要素,我们先来看看轻松状态的五要素。

作者告诉我们要想达到轻松状态首先要做到倒置,自觉的追求更容易。

现代生活的复杂性使我们用一种错误的二分法把事物粗暴的分为“重要且艰难的”和“容易且琐碎的”。大多数人把这奉为铁律:容易的事情都不重要,艰难的事情才重要。这一点从我们的日常用语中可见一斑。当我们完成了某些重要事项,会说付出了“血汗和泪水”;当我们描述重要的成就时,会说这些成就事我们“辛苦赢得的”,而我们本来可以说赢得;当我们描述日常工作时,我们喜欢说经过了一天的辛勤工作,而实际上一天的工作就足够清楚的表达我们的意思了。还有一些常用语更是泄露了我们对“容易”的怀疑,当我们否定他人的观点时会用“你说的倒容易”来进行批评。我们的潜意识当中就形成了这些想法:“这件事情做起来并不容易,但为之努力是值得的。”

所有这些都让我们自觉接受了这样的一个观点:正确的方式必然是更难的方式。但是这个观点正确吗?有没有一种可能性:某件事令人感到困难,只是我们还未找到跟容易的解决方法?

要弄清楚上面的问题,要从我们的大脑说起。我们的大脑原本是用来求存的,而不是求真的。所以,当我们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能够不用力就不用力。比如说我们倾向于在家附近价格偏贵的便利店买东西,因为这样比开车去大超市更容易。我们倾向于允许十几岁的孩子在吃饭时玩手机,因为强行禁用手机更容易引发争吵,我们百度时会采纳最先看到的结果,虽然可信度不高,但是这是获得答案的最容易的方法。

从进化的角度来讲,这种求存的本能时必要的。如果我们总是选择阻力最大的路径,我们很可能存活不到今天。所以,我们可以看看,如果我们不是纠结“应该怎样对付这个真正困难但又至关重要的事情”,而是把问题倒置问“这个至关重要的事情是否可以变的容易呢”,会不会有不同的结果?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这样一个观点:过度努力让你更难尝所愿。他到一家公司做关于领导力的演讲,他很重视,也准备的很充足。但是在临演讲的第一天下午,他做最后修改时,却出现了新想法,他认为新想法很完美便把之前的稿件全部推翻,经过一夜的重写,然后又整理一个新的未经测试的演讲稿。结果,第二天演讲的时候,由于状态和稿件本身的原因,这次演讲侧底失败,而且,公司还取消了接下来想要进行的另外两场演讲。

这件事让作者认识到,努力过头让他更难得到他想要的结果。在他的每一次失败的背后,几乎都犯了同样的错误。他很少因为不够努力而失败,他的失败都是因为努力过头了。这是因为他习惯于这样的假设:要实现超出预期的成绩,必须付出超出预期的努力。所以,事情变得比实际更难了。那又没有好办法呢?

作者告诉我们有两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完成所有真正重要的事情:第一,获得超人的能力。第二,把难到无以伦比的工作变得更容易。一旦我们把问题倒置过来,那些难以应对的日常事物也就变得更容易了。

作者说他有一台最近换掉的打印机,一直没扔掉。每次看到它都会想起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处理他,是丢掉还是留着,留着的话会不会增加耗材,要是把它扔了应该扔到什么地方。所以,每次都是考虑完之后没有解决,这台打印机还是放在那。突然有一次,他问自己:也许这事没那么复杂呢?我考虑的问题是不是都是不需要考虑的。这时候,他刚好看见一名建筑工人经过,他就问建筑工人是否愿意免费带走那台打印机。那个工人说可以,打印机就被带走了,这件事就这样解决了。

也许你心里会想,这样的小事我也知道怎么解决,那么另外一件事的解决简单的会让超乎你的想象,那就是奴隶贸易的废除。废奴主义者威廉·威尔伯福斯一直致力于废除奴隶贸易,但是一直没有效果。后来同是废奴主义者的詹姆斯·斯蒂芬只是写了一篇文章,就让奴隶贸易被废除了。

1805年,斯蒂芬写了一篇文章,题为“乔装的战争,还是中立国国旗的欺诈?”。当时正是英法战争期间,法国的商船悬挂中立国美国的国旗,利用海商法防止被扣押。而当时,大部分前往西印度群岛的贩奴船也悬挂美国国旗。后来在他的这篇文章发表之后,英国的枢密院就颁布了一系列针对拿破仑的战争措施,其中就包括取消对挂有中立国国旗的船只的保护,所以那些贩奴船也就无法进行奴隶贸易了,直到1807年3月25日,奴隶贸易被正式宣布为非法贸易。

不可否认,有些目标对我们而言,几乎是无法实现的,是难以企及的,一旦我们找到了一种间接的方法,这些目标的实现就可以变得不那么困难了。所以,我们的相对于做英雄,轻松的成功更应该时我们所追求的。

接下来,作者告诉我们应该“及时享受”,而不是延迟满足。比如英国活动家简·图森在从难民营死里逃生之后,决定做慈善回馈社会。但是想要让大家心甘情愿的捐款对于大家来讲就是一件延迟满足的事情。

图森经过思考之后,想到了一个好方法,他把慈善和喜剧结合起来。她创办了一个基金会,叫做“红鼻子日”。她邀请很多的娱乐界名人和喜剧演员在圣诞节那天参加电视直播,吸引了英国3000万名观众。人们在看完直播后,纷纷购买红色的小丑鼻子,使得一天之内募集了1500万英镑。之后,这项活动两年举行一次,30年里,为非洲最穷困人口和英国的经济萧条地区筹集了10亿英镑。

一旦我们抛弃了“对任何值得做的事情都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这种理念,那么重要的工作时可以令人愉悦的。作者的这句话很有道理,对于那些真正重要的事,如果我们可以享受,为何要忍受?把重要事项和愉快的事项相结合,就连最沉闷、最难以应对的任务都可以变的轻松起来。

接下来,作者告诉我们怎么样让满足不再延迟。我们做的很多重要的事项都是令人不太愉悦,但完成之后会给我们带来快乐。比如说身体锻炼、坚持阅读和冥想,都会给你带来快乐,但是这些快乐时滞后的,我们怎么样让自己在做事情过程中体验快乐呢?那就是把奖励叠加到重要事项上。特别是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我们在锻炼身体、做家务的时候,都可以同时做一些娱乐活动,比如听听音乐、听听小说、看看综艺节目等。我现在最喜欢做的就是在跳绳的时候刷抖音,而且设置成自动播放,所以跳起绳来特别轻松。

还有一种让重要工作成功的轻松方式就是仪式。仪式在某种意义上和习惯有相似的地方,比如都代表我做某件事时,我也做另一件事。但同时也有不同:你会在仪式过程中就体验到心里满足感,习惯诠释的是“做什么”,而仪式关于“怎么做”。

这里面有一些让我们感到迷惑。比如说阿加莎·克里斯蒂一边洗澡一边吃苹果时写出她最好的悬疑情节;贝多芬每天早晨起床为自己准备咖啡时,会一粒一粒精确地数出60粒咖啡豆;恺撒时代的罗马人为自己首次剃须创造了一个“以须敬神”的宗教仪式。这些仪式可以让我们获得平静,缓解我们的焦虑,让我们恢复到轻松状态。请大家想想自己都有哪些经常做的仪式。

我们接下来看看通过怎么样用感恩而不是抱怨来保持释怀。作者告诉我们他6岁的时候就想能够拥有一套正版的冲锋队盔甲,直到几十年之后他才如愿以偿。虽然是这样,但是这个想法在这几十年一直占据作者的精神空间。物质是这样可以清晰的觉察到,但是如果我们脑中一直有一个想法,那么我们是不是一样能觉察到呢?

我们的大脑中有存在很多这样的想法,作者用了一个很好的比喻。这些想法就像是电脑中后台正在运行的不必要的应用程序,它减慢了计算机执行其他功能的速度。人的大脑也是一样,过多的想法会让你的大脑反应缓慢下来:你会突然想不起刚刚遇到的人的名字,读了几遍的文字却读不进去,连去商店买东西都会选择困难。甚至有些想法使让我们产生烦恼和抱怨,最终失去的更多。

法国作家莫泊桑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叫梅特·豪切科恩纳的人,被诬告捡到钱包未被归还,而他捡到的只是一段绳子。随着这件事情继续发酵,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指责他、排斥他。他本可以让这件事过去,宽恕和原谅那些指控他的人,但是他放不下。他饱受困扰,甚至因此而病倒,这件事消耗着他,削弱着他,最后杀死了他。在他弥留之际,他还在痛苦的自言自语:“一小段绳子,一小段绳子······”。

所以,我们一定要识别我们大脑里的一些想法。如果我们大脑里都是抱怨,它就会侵占我们的精神空间,我们就很难放轻松。当我们的大脑里都是感恩的想法的时候,能帮助我们从对未来的担忧、落后的感觉等“匮乏状态”,立即转换为“拥有状态”。就像作者说的当你专注于你所失去的,你会失去你拥有的,当你专注你拥有的,你会得到你匮乏的。

斯坦福大学行为设计实验室的创始人B.J.福格说,创建一个新习惯,我们只需要找到一件我们已经做过的事情,然后将一个新的行为加入其中。他把这称为“习惯处方”,最简单的版本是:“做完事件X后,我会做事件Y”,所以,当我们想改变抱怨的习惯,我们只需要在抱怨之后,说一些值得感恩的事情。

作者开始使用这个处方,当他发现自己抱怨在机场过安检太麻烦时,就会加上一句感恩能够平安飞行。当他抱怨儿子还没开始做数学作业时,就会加上很欣慰孩子对正在阅读的新书如此感兴趣,在抱怨完这个月没有减掉更多体重后,会感恩自己一直关注着自己的身体和健康情况。

用完这个处方之后,他发现只要自己开始抱怨,就会打断自己,然后想一下感恩的事。渐渐的形成了一个习惯,到最后我们做每件事情都是怀着感恩的心态时,我们自然就平静下来。

接下来我们看看休息特别是睡眠对轻松状态的影响。想要达到轻松状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是必不可少的。研究表明,如今我们的睡眠比50年前平均少了近2个小时,这不是小事。每晚睡眠少于7个小时的人更容易患上心脑血管疾病、心脏病、中风、哮喘、关节炎、抑郁症、糖尿病,而且超重的可能性要比普通人多出8倍。

所以,我们不仅要保证睡眠事件,还要保证睡眠质量。睡眠质量取决于你的深度睡眠时间和连续睡眠时间,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提升。包括定时上床睡觉,睡前一小时关掉数码设备,上床之前洗热水澡等。如果你晚上确实无法保证睡眠时间,你可以在白天小睡一下,90分钟的小睡可以在学习方面获得与睡8小时相同的好处。

最后一个影响轻松状态的就是觉察能力。大家都知道柯南的小说中的人物夏洛克·福尔摩斯,他有一种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注意到其他人忽略的最细小的细节。比如他的朋友华生医生在拜访福尔摩斯时,他的发问让华生大吃一惊,他说:“你最近曾把身上弄湿,家里还有一个笨拙粗心的女佣。”华生目瞪口呆,他承认,这星期早些时候他曾到郊外散步,回家时确实满身泥泞,但他不明白福尔摩斯是怎么知道的。福尔摩斯表示这非常简单:在华生左脚鞋子内侧的皮革上、火光之下才能看清的地方,有6道几乎平行的划痕,福尔摩斯推断,这些痕迹时一个粗心的用人在火光下擦拭泥土时留下来的。

华生认为自己的视力和福尔摩斯差不多。后者也承认华生能看到很多东西,但是他说他们之间的区别时,华生是看,而福尔摩斯时观察。

我们也经常遇到这样儿问题,我们天天走儿楼梯,有谁知道有多少级?相信你可能也没注意到。那你会说,我只是没记,我要是想记就能记住。华生也是这么想的,后来他每当遇到台阶就会数一数,但是很快就会忘记他努力记住的每个数字。后来他意识到,当你努力记忆一件事时,不是善于观察,而是更疏于观察了。所以,作者告诉我们,倾听本身并不难,难的是保持专注。专注当下并不难,难的是避免瞻前顾后。观察本身也不难,难的是排除噪声。

大家都知道一位NBA球星,斯蒂芬·库里,他虽然身材不是很高,但是他的成功除了自己非凡的敏捷性和前所未有的投射技巧外,还包括他对感官信号的强大的处理能力,即使在压力最大、最复杂和最瞬息万变的形式下,这种能力也不受影响。这会让他可以利用对手的位置来创造投篮机会,找到传球路线,迫使对手失误。

我们都知道肌肉记忆这个名词,和它相似的还有一个名词叫注意力肌肉,它可以提升对高速运动的复杂信息的处理能力。蒙特利尔大学的一名教授做了一个实验,他让专业运动员和非运动员参加一个测试。测试中,8个球交叉运动,相互碰撞或者碰到墙壁后反弹。让这些受试者追踪其中四个球的轨迹。球运动的速度由慢到快。结果显示,职业运动员比其他组的人更擅长处理复杂和高速运动的信息。而对于其他组来说,每个人都有非常快速的进步,每个人都能越来越好的把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事情上,忽略不相关的事情。

相反,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到他人的需求。如果我们做到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会很轻松。在回应他人的关系需求时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叫做“击回”。比如说你回到家,在你爱人脸上轻轻一吻,然后说:“今天天气不错是吧?”如果你的爱人回答:“我也觉得天气很棒!也许我们应该打开几扇窗户。”这种回应的方式就叫击回。如果你的爱人回答:“你真的这么认为吗,我觉得外面太热了。”这种回应方式叫“击偏”。但是如果你的爱人回答:“你开车去换机油了吗?”这种回应就叫“击飞”,这意味着双方都没有看到对方。

所以,你在人际关系中,我们不需要认同对方的一切,但是我们需要与他们共情,尊重对方,给对方足够的关注,对方就会保持轻松状态。另外两种让对方保持轻松状态的方法叫做陪伴和倾听。

有了轻松的状态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我们的轻松行动了。第一个轻松行动的原则是定义,找到“产出低于投入的”那个点。这个点就是终极目标。如果这个终极目标模糊,我们就会让事情变得困难,甚至无法完成。

400年前,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找到造船商海伯特森,让他建造后来广为人知的“瓦萨号”战舰。起初,这艘战舰的设计长度为33米,甲板上配有32门加农炮。后来这个计划一改再改,到最后要求战舰长度要达到41米,加上64门加农炮,另外还要增加12门小加农炮、48门迫击炮和10个小口径的其他武器。这导致海伯特森因压力巨大心脏病发作之死。但是国王还没有放弃,最终海伯特森的助手继续建造战舰,还被要求在船舷和窗户上加装700件华丽的雕刻装饰。最后,1628年8月10日,在尚未完工且没有足够时间进行测试的情况下,“瓦莎号”就投入使用。在驶离港口后,鸣炮庆祝时,一阵大风刮过,导致战舰发生倾斜,炮口触及海面,海水从炮口进入。仅仅50分钟后,这艘战舰就沉没了,一同沉没的还有53名船员。

所以,清晰的目标很重要,那么什么目标是清晰的目标呢?比如说我要减肥是模糊目标,而我要减到177斤就是清晰目标;多走路时模糊目标,一天走10000步,连续走14天就是清晰目标。

如果我们一天要做很多事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做一个“当天完成事项”的清单了。“当天完成事项”清单应该由重要而有意义的事情组成,而重要而有意义怎么界定?作者告诉我们,你可以做一个测试,问问自己:如果这一天结束前我完成了这份清单上的所有事项,这会让我感到满足吗?有没有如果不做就会困扰我整晚的其他重要任务?如果有,那个任务就应该写到“当天完成事项”的清单里。

那么我们这辈子如果要有一个重要而有意义的清单,你会做什么呢?作者提到了一个“瑞典式死亡清理”。它是指一个人还活着的时候,把一生积累下来的物品清理掉。这个听起来可能很可怕,但是它是一个释放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重要的人生使命。我们都怀有一种目标感,有一个独特的目标,而我们一生的努力就是为了弄清楚它是什么,并且实现它。

而要实现一个目标,就要有一个开始,这个可能是最难的。作者告诉我们想要实现伟大的构想,要先走出简单到可笑的第一步。

奈飞是美国的一个企业,主要经营流媒体视频播放,到2020年4月,全球有1.83亿家庭使用奈飞。但是奈飞的第一步却没有那么复杂。奈飞的创始人哈斯廷斯当年租借录像带时,把录像带搞丢了,结果被罚款40美元。这件事让他开始思考是否有更好的租借影片的方式。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哈斯廷斯他清楚的知道在未来10年的时间里计算机会改变人们的观影方式。当时,还没有出现邮寄DVD的情况,他就已经想到了数据的传输速度将来一定比邮政快递要快很多,但是要进行验证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于是他选择了最简单可笑的第一步,给自己邮寄一张CD,看看这种情况是否可行。最后他和他的合作伙伴成功收到了给自己邮递的CD,而且完好无损。于是他们从这一步开始,到最后成立了著名的奈飞公司。

生活中我们可以开始的第一步是很微小的行动。一位女士家里的书很多,占据了整个房间。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买一组书架放在房间。要买书架,我们需要在电脑上订购,如果要在电脑上订购,我们就需要知道书架的尺寸,想要知道书架的尺寸,我们就需要一把卷尺。所以,解决这个生活问题的第一步就是找来以个卷尺。也许这个第一步微不足道,但是正是这个步骤给我们提供了动力,接着采取下面的一个甚至几个步奏。

那么当我们找到这个第一步时,我们需要让一些重要的事情立即开始,或者让一些不重要的事情变的失去吸引力,我们需要用到2.5秒法则。就是我们只需要2.5秒的就会让我们的注意力发生转移。所以,用2.5秒的视角看待第一步,有助于我们养成一个新习惯。

当我们开始了第一步之后,到完成之前,我们需要做的是先保证完成,再慢慢追求完美。而完成的标准是对于他人使用起来越简单越好,因为人们的大脑都是追求能不思考就不思考的原则。

接下来我们看看轻松行动的第三个原则简化原则。我们不要总是急着追求完美,完美的前提是完成。

一般来说,有一个方法可以帮助你解决无数的头疼问题,让你在那些看起来极其困难或者复杂的事项中勇往直前。这个方法就是问自己:完成这件事情最必不可少的步骤是什么?

需要明确的是,删减非必要步骤不等于“敷衍了事”,或者搞出一些你拿不出手的东西。非必要的步骤就是没有必要的。消除他们,可以让你把所有精力都用在重要事项上。几乎每一个领域,“完成”都要远远好过“画蛇添足”。

这里面作者提到了一个有用的规则:“被要求做事件X,并不构成做事件Y的充分理由。”比如,被要求做一个演讲,并不是在幻灯片中添加视频、花哨图表和一页又一页数据的充分理由。我们经常被迫听完这样的一个演讲:有很多页的幻灯片,或者幻灯片上有很多的文字,或者所有东西都让你感到太多了。其实一个好的演讲重点就是四个字,只谈正事。

在我们为他人提供服务的时候,也要让事情变的简单一些。比如苹果曾经设计一款产品,叫做iDVD,就是用于把电脑上的音乐、电影和数码照片刻录到DVD上。设计团队在向乔布斯展示设计时,希望会得到老板的赞赏。原因时他们认为这是一款拥有漂亮、简洁的产品。因为他们最早的原始产品的使用手册就长达1000页。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乔布斯的设计更简单。他走到白板前,画了一个长方形,然后他说:“假设这是新的应用程序,它有一个窗口,当用户把视频拖进这个窗口,然后点击‘刻录’按钮就完成了刻录。这才是我们要做的产品。”

这是乔布斯和他的设计团队的区别,设计团队时以一个非常复杂的产品作为开始,然后尝试精简它。但乔布斯从另一个角度切入。他从零开始,然后尝试找出最必不可少的元素,以此来实现想要的成果。

讲完了简化之后,我们来看看轻松行动的过程,那就是拥抱“简陋的雏形”。这里面作者讲到了一个叫保罗·麦克里迪的人获得了“克雷默奖”的故事。英国实业家亨利·克雷默设立了这个一他的名字命名的奖项,用来奖励可以由简单人驱动的飞行器。

麦克里迪参与了这个任务,就是设计一个飞行器,飞跃相隔800米的两座高塔之间绕行“8”字,奖励5万英镑,飞跃英吉利海峡奖励10万英镑。麦克里迪没有资金,没有团队,只有一个儿子给他当助手,而他们的竞争者都是人手充足、资金雄厚,打造着“庞大、复杂而外形美观的飞机”,所以他完全不占优势。

但是后来一个想法让他最终获得了这个奖项。他认为这个任务的挑战不是一下子就制造出能在两座高塔之间飞“8”字的飞行器,而是先建造一架大而轻的飞行器,不管它多丑,只要它在实验阶段坠毁后能够很快的被修理、调整、改动、再设计。于是,他和儿子制作了一个飞行模型,只有25千克,被命名为“神鹰”。而且非常简单,如果着陆时坠毁,只需要一根扫帚柄和一卷强力胶带就能修复,这个过程只需要5分钟。而那些更大更精致的飞行器处理同样的事故,需要6个月进行修复。

在这样的前提下,“神鹰”在短短几个月的事件里飞行了222架次,有时候一天要飞好几次,这大大的超过了其他的竞争对手,最终在第223次飞行中完成了任务,并赢得了这个奖项。

同样,如果我们想要成就一项学问,我们也要不断尝试,不断犯错,没有成为“垃圾”的勇气,就无法成就学问。作者用自己的一次考试经验给我们举例子。他参加一个人身保险的考试,按照我们正常的准备考试的方法,可能是认真阅读堆积如山的材料,观看所有录像,详细做笔记,记住所有内容,再去做试题。这个方法的弊端在于,可能在前两次做试题时考高分,但随后就筋疲力尽,放弃努力。而作者的做法是用最快的方式犯错,尽快找到自己的薄弱点。这样就可以不把时间浪费在自己已经会做的题目上。这样做的时候,可能刚开始会得到很垃圾的分数,但是试错之后,对自己的错误部分进行更多的测试。后来分数就慢慢提升,最后通过考试。

还有一个犯错在写作中起作用的例子。很多对写作有使命感的人,常常在写下第一稿的第一章之前就放弃了。他们认为每句话都必须是完美的,或者接近完美才能配得上这一页。这种想法甚至让我们无法动笔。作者给的建议是采用“零草稿”的方式。就是你的第一章第一稿可以非常粗糙,甚至不配可以粗糙到不配作为第一稿。

“零草稿”的理念就是写什么都行,越垃圾越好,只要不是白纸就行。写着写着,你的灵感就来了。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谈到写作时说:“一个词接着一个词再接着一个词,就是一种力量”。

所以,如果你认为从一开始凡事就必须完美,致使你对某个重要事项无从下手,那就降低“开始”的门槛吧。不管写书、谱曲、画画,还是其他任何需要创造性的事情,灵感都来自“成为垃圾”的勇气。

轻松行动的最后一个要素就是节奏。就是设定一件事情的上限和下限,让自己有所保留,而不是竭尽全力。当我们有所保留的时候,我们可以得到恢复和补充,使我们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而如果我们每次都是竭尽全力,就会感到筋疲力尽,在无力拼搏的时候就会感到无精打采、一直消沉。

有两支南极考察的队伍,虽然都完成了最后的任务,但是付出的代价却大不相同,只因为他们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一支队伍在碰到好天气时,会让自己走到筋疲力尽,天气不好的时候就会原地休息。而另一支队伍则是不管天气好坏,他们每天都要完成24千米的行程,不多也不少。最后,后者比前者提前34天到达南极。而在返程过程中,前者筋疲力尽,蹒跚前行,最终5人全部冻死。

我们在长跑运动中,也会有两种策略。一种刚开始就全力冲刺,虽然取得暂时的领先,但是后面会被其他人反超。而只有你有着自己的节奏,在开始时跟住队伍,逐步加速,最后冲刺,才能取得好成绩。

当我们有了轻松的状态,采取了轻松的行动之后,最后就是要有轻松的成果。什么样的成果果时轻松的呢,那就是能够产生复利的成果。那怎么样才能产生复利呢,作者给了我们五大杠杆。

第一个我们都很熟悉,就是学习。学习不但要学,还要习。学时获得知识,习是创造知识。论语中子贡评价颜回,举一知十。这个一就是学的,而那个十就是习的过程。这里面作者推荐了我们在阅读中要运用的三大原则,我觉得很受用。

一是林迪效应。这个定律指出,一本书的预期寿命与它当前的书龄相等。也就是说,一本书存世越久,它留存到未来的可能性就越高。所以。我们要多读经典,多读老书。

二是为了理解而读,而不是仅仅为了“打卡”。我们要吸收书中的精华为我所用。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你,让你与作者产生共鸣。

三是提炼你的知识,也就是要多总结学到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认知,然后变成你自己的知识。

第二个杠杆就是提升。作者告诉我们要把最重要的事,变成对别人来说最容易的事,然后让别人替你分享。

新冠疫情期间,口罩的需求量极大,那怎么样才能在几个星期之内制作数百万个口罩呢,美国成立了一个“保护计划”的组织。他们把制作口罩的方法录制成视频,然后上传到网站上,并召集志愿者参与其中。保护计划提供原材料,志愿者可以带走尽可能多的原材料,回去以后自己缝制或者教别人缝制,然后把成品送回。

就这样,第一个星期内,10000名志愿者送回了100万个口罩。5个星期内,50000名志愿者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制作了500万个口罩的目标。

第三个杠杆时自动化,让行动不加思索。这里面提到了备忘录和清单。相信大家很多人有这样的习惯。我们的大脑虽然脑容量很大,但是,我们也不是随时随地就将储存的东西提取出来,而有时候我们提取的过程太慢,就会影响到我么做事的结果。

第四个杠杆时信任。作者把信任比作润滑剂,有了信任之后,人们之间的关系就会运转良好,才会有一个高绩效的团队。那么怎么选择值得信任的员工呢,作者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法则,作者叫它“31法则”。就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通常具有三个品质,诚信、才智和主动性。三者缺一不可,但是如果一个人没有诚信,空有才智和主动性,可能反而会成为最不值得信任的人,不能与之共事。

最后获得复利的杠杆就是预防,把时间投入到有长期效应的行动。老子在《道德经》中也告诉我们,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当我们做好预防后,我们就会一劳永逸,而不是不断的来浪费时间去做亡羊补牢的事情。

读完整本书,给我很大的影响和冲击,我们可以在活得轻松的同时,活的更好。其中的原理就是我们要顺势而为,这个势就是我们所说的规律,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个道,轻松的取得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希望大家有时间读读这本轻松主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8,284评论 6 50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115评论 3 3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4,614评论 0 3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671评论 1 29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699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562评论 1 30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309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223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668评论 1 31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859评论 3 33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981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705评论 5 34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310评论 3 33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04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023评论 1 27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146评论 3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933评论 2 35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