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聪明人,往往很少社交”这句话充盈到我的脑海,我很好奇,很少社交居然是聪明人?那这么说的话我就是那个聪明人咯。因为我从小到大都是一个很不喜欢群体生活的人,一到很多人的地方我就表现的很安静,不大爱说话。
知乎上有人问:“为什么越聪明的人,越不合群?”有个人回答说:“他们不是不合群,只是不盲目从众。!”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内心的丰富与安宁,这种境界必须独处时才能拥有。
今天和一个老同学见面,他开了一个二手车行,聚在一起的还有他的家人,员工,大家一起探讨工作、生活。场面看似热闹,却无法交心,人与人的真诚无法触达。所以这次见面我是不大开心的,也许期待越多,失望就越多吧!
虽然我们聊了很多关于未来规划,但是还是不知道他的内心,也许是经历了太多社会的毒打,话不投机半句多。在他说的话里总是看不到真诚,表面上的话题好像同频了,但是实质就是无法同频。
聪明的人,只跟同频的人交往。正因为无法真正同频,所以我失望吧。古人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与人的相处,讲究思想上的“门当户对”,不同频的人很难走到一起。所以线下的这种见面我还是蛮失望的。
人的一生时间有限,把时间浪费在无聊的社交上,只会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失落吧。于是我们要把时间专注在重要的事情和人身上。拾遗物语中说:“越是聪明的人,在社交上花的时间越少,因为他懂得人脉不在别人身上,而是藏在自己身上。”
有一句话这样说的:真正的聪明人,会对大多数人亲和,却只跟少数同频的人深交,时间对于他来说就是生命和价值,必定珍惜。看到这句话我就接纳自己了,我一直以为自己只是不擅于社交,需要学习如何社交,原来我的潜意识里是在筛选和自己同频的伙伴进行深交。
看到这句话才知道,并不是一定要到处社交,人脉藏在自己身上。我们需要做的是,通过时间的积累,在独处的时间去精进自己,提升自己。孤独是最好的升值期。
《人生的智慧》这本书里写到:“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不热爱独处的人,也就是不热爱自由的人。”
在喧哗的闹市中,能够停下来,自己开着电脑,一个人坐在这思考,写写文章,这种感觉真好。我想我开始享受孤独了,社交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当曲散人离的时候,我们的内心还是安静的。
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外加一个脑子,人生圆满。越来越发现写东西的自己内心好静啊,真喜欢这样的自己。在输出的过程中,就是修炼自己的过程,当自己在往自己想要的方向走,内心好满足,好开心。
习惯真的是一个强大的东西,让我养成了专注的习惯,日更挑战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独处的一个机会。
我不是不会社交,只是很少社交,遵从本心,享受独处,精进自己,人脉不在别人身上,而是藏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