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一日星期四这天晚上七点,我准时进入了互加课堂,听了深圳科技大学王思思老师讲的《跨学科视野下的自然笔记》,感触很深!
王老师的“自然笔记”, 不仅能记录自然之美,而且在完成的同时,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感悟到了更深层的道理:它不是原本简单的观察记录,而是一种多学科融合的综合实践活动,尤其是对于孩子们,在完成自然笔记的过程中,他们产生了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了孩子们仔细观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了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当今时代,教师不再是机械地教会孩子单个零散的知识点就够了,这个时代缺少的是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只有具备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能立足于这个时代的前沿,推动社会快速地发展!
反思自己的教学,不能再只盯着眼前的分数,把孩子们教成了“书呆子”。要整合自己的课堂,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这节课使我深受启发。课程能开发到如此程度,能这样丰富多彩,尤其是学生的各方面潜力能被发掘得这么好,令我深深地赞叹,同时,也使我明白:创新、思考和实践对于教育是多么的重要!教育离不开课堂,课堂小天地,人生大舞台。孩子们在课堂上的一次次表现终将成就他们异彩纷呈的人生。
这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南科大第二实验学校的卢炫辰小朋友,他给我们分享了他是怎么学习的。他们的课涉及到美术、科学和语文三门学科,美术老师,语文老师和科学老师也一起走进了孩子们的课堂。这次的课程通过养蚕,探蚕,画蚕,创蚕,培养了孩子们的美术绘画动手操作能力,书写表达能力和观察力、想象力等综合素质和能力。真的如卢炫辰小朋友说的那样,这让他的学习有了像万花筒一样的绚丽。
课堂即舞台。课堂虽小天地宽,人生舞台大无边。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在为未来的人生奠定基础。我们不仅要关注老师怎么教,更要关注学生怎么学。 都让学生站在舞台的正中央了,那我们老师站在哪里呢?答案是:在学生前边,旁边,后边。我们可以在前边引导,旁边辅导,后边指导。无论在哪,老师的心就如草叶上的露水珠 一样,在阳光的照耀下必将折射出人性的光辉,我们就要用这光辉去普照所教的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得到更多的关爱,让所有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王老师介绍的统整课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也使我了解:统整是一种策略,不是目的,它和普通课程一样要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只不过,统整课程的设计更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统整课程要基于教材,基于主题,基于生活,需要用跨学科的思维思考问题,从多学科角度出发,跨学科合作,知识共构。它需要各个学科的老师解构,综合后再理解、建构。统整课程要寻求课程内在的联系,那是自然的,真实的。它追求的是一个完整的,有意义的,连贯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拼接。
统整课程的确能极大地挖掘和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所以,值得我们去尝试。尽管可能一开始做得不那么好,但我们可以一点点慢慢来。如果让我以任何自然元素为主题,设计一个完整的跨学科自然笔记课程,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豆芽,因为这个正是我们四年级科学书上的内容,学生在生活中也经常看到,符合实际,具有本土气息。于是我尝试着做了有关豆芽探究的思维导图。
总之,课堂小天地,人生大舞台,别忘了:让学生站在舞台的正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