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默 2018.4.5 阴天
#01
“张爱玲”这三个字最初在我的脑海里好像并没有什么印象,貌似只是记得她长的很美很美,其他就没有任何印象了。
#02
再次了解到张爱玲时,则是来自学长的一篇对张爱玲的描绘,看到张爱玲的诗,写得是如此的让人痴迷与陶醉,不禁对她感到万分的好奇。
#03
带着这样的一份对她无比的好奇,而时光又是如此的眷顾着我,貌似就在眼神转角的刹那,看到了来自于青的《张爱玲传》,是我喜欢的封面,是我喜欢的脉络,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的注意。
#04
本书的内容不够足够的详细,但也差不多将张爱玲的从出生到死亡的传奇和苍凉整个生平描绘出来了。
#05
看完整本书时,有些忧伤。因为这本书断断续续的看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还有则是读完后不知是因为没有思考还是看的太过粗略,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这本书,该从哪些方面表达自己的读书感悟。有一瞬间觉得只是——“哦,我看过这本书”。可是又有在不知不觉中貌似收获了某些东西和感悟。 也许没有带着对这本书的一些问题来读,没有深刻思考某些东西,只是粗略的看过这本书吧……
#06
从本书的叙述,不得不说慨叹张爱玲华丽传奇而又凄凉的人生历程……
她来自于一个富贵的家庭,但确是一个极度不和谐的家庭,母亲在她从小的时候远渡他国,从小到大对于母亲这样一个角色有的只是敬畏,而父亲呢,也许曾经疼爱过张的,但也实实在在的囚禁过她,那种暗无天日和食不果腹的种种经历,也使得张爱玲中笔下的大部分男性趋于那样的一种方向,而对于月的描写,大部分都是给人以凄凉,孤冷的感觉。
她的性格犹如她的文一样别具一格,特立独行。只是她的性格,就很吸引人。虽然她的朋友不多,又不爱怎么说话,和姑姑都会把什么都算得很清楚,穿衣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喜欢一个人在书房静静的呆着,不喜欢收藏书买书,不喜欢出席活动,不关注政治,总是很沉静……(不过貌似不全面,个人理解)
而爱情呢?
胡兰成则是张出自对爱情的追求,对男性的非理性崇敬。我不清楚张爱玲对他是如何的感情,但是从胡兰成出轨后,张爱玲仍然给胡寄过很多钱和她曾写给胡的信,她真的是作为妙龄少女的一颗心都给他了吧。
而对第二任丈夫赖雅,是真正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
#07
我认为张的整个人生应该可以分成三部分:少年期,繁盛期,消沉期。
从书中很多大家的描写可以看出,繁盛期的她是如何的有才华,仅仅是两年,创作出的作品确吸引了很多大家。
然而她确没有像其他的作家,像其它的作品一样,但是确无法否认她的传奇,不输于任何一个作家。
也许是因为她之前太传奇了,也许是因为她的性格太独特了,也许是因为她的行事作风,也许是因为时代的变革,也许是因为……
以下是摘抄的令我深刻的句子:
001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002
人的生命中, 很少东西是完全好的,或是完全坏的, 很少东西是完全纯粹白的,或是纯粹黑的。
003
社会的进展是大的不可思议的,非个人所能控制的,身在其中者不知其所以然。但要追溯到某一阶段,总免不了有些主动的成分在内。
从书中了解到张的想法:女人何以成为女奴内在原因:中国女性根深蒂固的“原罪意识”(1、意识受……支配 2、生活形式上的变革)
004
人类最大的悲剧往往是内在的。外来的苦难,至少有客观的原因可得而诅咒,反抗,攻击,至于个人在情欲主宰之下所招致的祸害,非但失去了泄愤的目标,且更遭到自作自受的谴责 ——傅雷评张爱玲小说
“没有悲壮,只有苍凉”
005
文做到好处,无有他求,只有恰好,
人做到好处,无有他需,只尽本然
006
一个人假使没有什么特长,最好是做得特别,可以引人注意。我认为与其做一个平庸的人过一辈子清闲的生活终其身,默默无闻,不如做一个特别的人做特别的事,大家都晓得有这么一个人,不管他人是好是坏,但名气有了。
007
古典的东西离现实愈远,她愈有创造美丽的幻想的自由。
具体而实际,平易而温暖,踏实的,实际的,跋扈的,平静如一面镜子
008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喜欢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009
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在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010
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011
已去之事不可留
已逝之情不可恋
《传奇》《倾城之恋》《金锁记——改《怨妇》》《沉香屑——第一炉香》《留情》《封锁》《连环套》《十八春——半生缘》
总
人生是在追求一种满足,虽然往往是乐不抵苦的。 人生最繁华的她已经走过去了,人生最苍凉的她也已受过了,她洞穿人世沧桑,在时空的轮回里升华。 她无欲无望,无牵挂,无留恋,坦然地面对已经走近的大限。
她是大隐于市的独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