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两点,是儿子学校本学期第一堂《家长进课堂》,适逢本年度三八妇女节,作为分享者,我计划教他们给自己的妈妈手工制作一支康乃馨。考虑到课堂只有二十分钟,我选了自认为比较简单的一种手工制作方法,可课堂的完成情况似乎有点出乎我的意料。首先必须肯定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的专注和用心:因为喜欢所以专注;因为心中有爱,所以分外用心。孩子们对妈妈的爱简单而真挚,让我感动。而遇到不会的环节,孩子们的反应则有三种:根据说明书自己摸索并独立完成;寻求我的帮助;做不好干脆放弃。第二种居多。我们不能简单地苛责孩子动手能力不够强,但我自认为,我们可以透过现象去思考背后的深层问题。班主任陆老师说,喜欢求助的孩子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而在我看来,或许还有他们被习惯性满足后缺乏探索精神的依赖心理。
另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当我问他们:“你们爱妈妈么?”异口同声答:“爱……”声音洪亮且干脆。再问:“妈妈爱你们么?”答:“爱……”洪亮度减弱,貌似不那么确定。我半开玩笑地跟其他家长说:“这样的对比戏剧性地反映了我们与他们这个年龄段孩子的亲子关系,我想我们或许可以坐下来和孩子推心置腹地聊一聊了……”
课后回到家,我问冬小宝,妈妈今天去上课你开心吗?他说只要你来,我就开心!与课堂内容相比,孩子更在乎我们的存在和参与,《家长进课堂》对我们来说,与其说是我们带给孩子们新鲜的知识,不如说我们是在分享他们的快乐和自豪!
用心参与孩子成长的每个瞬间,我们收获的不只是幸福和满足,还有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