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理创伤是对人影响最大,最值得被关注的心理问题之一。如果一个人经历了危及生死的负面事件,又表现出了不受理性控制的一些典型症状,就可以认为他经历了心理创伤。
症状背后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是,创伤阻碍了大脑各部分的连接,让信息加工过程停止。
2
一个人在经历创伤之后走了出来,症状消失了,他就是自愈了。这样的人是大多数,大约占到70%,普遍有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和强大的自我心理支持。
创伤不能治愈,就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专业人士会找到原因,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3
创伤性事件会给人带来长期的影响,这些影响,会形成我们特定的心理偏好和行为偏好。这些偏好没有正面负面之分,但创伤如果处理不好,或者合并了童年的创伤,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4
通过替代创伤和代际创伤这两种形式,别人的创伤也会影响我们。避免替代创伤,就是要注意提醒自己,我们的能力是有限的,照顾好自己,才能去帮助别人。避免代际创伤,关键在于意识到自己身处代际创伤链条,并有意识的去阻断它。
5
遇到创伤之后,我们会经历否认期和面对期。在否认期,我们可以宣泄自己的哀伤与痛苦,在面对期我们要给自己的痛苦设定一个期限,当期限到来的时候,带着勇气开始新的生活。
6
寻求专业人士帮助来访者,这个过程需要来访者下定决心去改变,专业人士对来访者的帮助,是去调动他自身的心理资源,去发现被他忽视的自身的力量,而且这个改变需要双方的互动,需要一定的时间。
7
创伤后成长,是一个人在经历创伤之后,更加深刻的理解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在,甚至引起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
面对亲人离世的创伤,学会对生命的反思和提问,是实现成长的有效途径。
面对来自原生家庭的创伤,不把自己放到受害者的位置上,不把自己的改变建立在别人先改变的基础上,都是对实现成长很有帮助。
对所有的人来说,新建或者重建美好的亲密关系,都是实现创伤后成长的有效方法。
8
如果身边的人经历了创伤,你在不同的阶段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创伤发生的时候,你要扮演父母的角色,去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在创伤发生的一个月内,你要扮演老师的角色,让他了解发生了什么。如果朋友迟迟走不出创伤,就要保证他的人身安全,尽快让他接受专业人士的帮助。
早安,长沙~你好,过往皆为序幕。
2020.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