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你也好”是人生修炼的终极目标——《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二)

这本书读了两遍,虽然是一部童话,但内涵深刻,是一个人成长的寓言。书中不仅提出了儿童状态、父母状态、成人状态这人生的三种状态,还提出了人生的四种坐标及对应的心理游戏,感觉挺有启发,现在分享给大家。

一、每一个儿童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

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童年,每一个儿童在不同的经历中形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儿童自己视角下的一个世界,却是儿童自认为的整个世界,虽然客观的世界是相同的,由于每个儿童的早期经历本质的不同,“外面的世界就变成了在孩子内心的世界”。这个世界包括情绪和情感,对自己和别人独特的看法。比如:一个在关系和谐、家境富裕、父母宠爱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他会认为世界是温暖的,人与人是友好的,自己是优秀的,值得珍爱的;相反,一个出生在关系紧张、父母暴躁,缺乏关爱的家庭中的孩子,他会认为生活充满苦难,人与人之间充满矛盾,自己渺小又可怜。一个人对世界对生活的看法是在最初的人生阶段形成的,这些会影响以后成年后的行为和幸福感。

二、童年形成的两个问题。

每个人早期体验到的生命,会让一个儿童试图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怎么看自己的?我好吗?”第二个问题:“我怎么看别人的?他们好吗?”

两个问题不同的答案会出现四种组合,这四种组合就形成了不同的四种人生坐标:

1.我好,你也好。

2.我好,你不好。

3.我不好,你好。

4.我不好,你也不好。

  这些对待自己和别人的态度和观点, 一个人一旦在童年决定用哪种,就会在以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变成人生最初的底层架构,这些观念和态度便架构出一个世界,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形成一个稳固的内部循环,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了“自证语言”。

三、不同的人生坐标,不同的“心理游戏”。

一个人一旦在童年形成了“我不好,你好”的人生观念,每每遇到事情都会认为自己很差劲,别人很优秀,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认为自己的人生充满了不幸。越是这样想,他们的人生就越是充满不幸。比如:参加单位面试,选择“我不好,你好”坐标的人,就会认为自己每次运气都很差,这次也肯定不会被录取,所以,不会竭尽全力准备,在面试过程中就表现出入职欲望不强、信心不足,结果,就真的没有面试成功。没有成功,他就越是坚信自己的人生不幸,无法掌控人生,心生焦虑,觉得自己不够好。这样的人,就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了“恶性循环”。选择这一坐标的人,遇事情易刀刃向内,对自己进行批判,很容易抑郁。

选择“我好,你不好”人生坐标的人,容易谴责和攻击别人,充满人生的优越感,认为自己是强大的优秀的,别人是无能的低智的。这样的人总是在生活或工作中对别人充满挑剔,把犯错的人训斥挖苦、一顿咆哮,当做自己的责任,让自己的发火找到正常的理由。比如:订的外卖有点晚了,“我好,你不好”人生坐标的人就会愤怒,斥责快递小哥,给差评等,借此证实“我好,你不好”的的人生坐标。选择这一坐标的人刀刃向外,不容易内疚不容易抑郁。但是周围的人都会远离他,对他充满畏惧,人际关系很差。             

四、“我好,你也好”是一个人努力成长的目标。

选择“你好,我也好”人生坐标是一个人的内心的信念,是一个人对待自己和别人的一种态度。相信自己,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也相信别人,善待他人,平和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和事情,在这一信念的指引下,靠行为和态度持续地去做,展示自己的美好。遇到事情,更容易客观理性分析,适时应对,遇到挫折,不怨天尤人,不气馁不妥协,调整自己,拥抱生活,面向未来。

人生路长,谁都难免受伤,试着关注自己的内心,试着摆脱过去经历的桎梏,重新选择“人生坐标”,重塑自我,化茧成蝶,成为更好的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