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沉下去 满意提上来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牢固树立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聚焦群众反映最强烈、期盼最热烈、关心最集中的问题,第一时间认真研究解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突出一个“清”字,任务要清。坚持从群众高频服务事项下沉入手,精准发力,不搞“一窝蜂”。要切实深化思想认识,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作为推进便民服务事项下沉的出发点、着眼点、立足点和落脚点,以推进便民服务事项下沉为抓手,推动资源、服务和平台下沉村(社区),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村(社区)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要对照自身工作职责和上级要求,深入调研、逐条梳理,只要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服务事项应下尽下、能下尽下,能下沉多深就下沉多深,让百姓尽量少跑路。

       要突出一个“畅”字,衔接要畅。推动便民服务事项下沉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部门与村(社区)之间衔接配合,上下联动,减负放权的自我革命,资金资源的持续投入,要建立上下畅通、覆盖全程的机制。服务下沉的前提是资源、力量、平台下沉,不能简单一放了之。乡镇(街道)、村(社区)也要把主动权承接过来,一要上接任务,二要下连群众,三要中间整合各方资源,健全完善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切实增强群众工作的意识和能力,提升服务群众本领,确保服务事项真正下得去、基层接得住接得好、服务质效上得来。

       要突出一个“实”,效果要实。“服务事项下沉不在于多,而在于真正便民。”效果一定要实,一定要让群众得实惠,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减事项、减层级、减环节上下功夫,在合同类项、相关项上做文章,打破信息壁垒,用好信息化技术和手段,着力提升服务效能。要以群众方便、群众满意为落脚点和评判标准,在走访过程中,与群众亲切交谈,详细询问他们的经济收入、家庭情况、健康状况、生活开支、期盼解决的问题,并做好记录,为形成精准入户调查信息登记和后续帮扶工作提供详实的资料。建立群众评价反馈机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