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语常用字,读作dà、dài、tài,最早见于图形文字,其本义是容量、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年龄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的对象,与“小”相对,后引申出“范围程度深广”、“年辈较长”、“再”等意义,又作为敬词来使用。
有点常识的人,大概都知道“大”的基本释义,“大”是相对于“小”而言的。当然,有些超常识的人或组织就不一样了,听说某地的三座大桥,由于取名“某某大桥”,违背了某规定某条要求——不够大,而把自己说大,属于违规取名,被整改成“某某桥”。
就是不够“大”嘛!谁叫你没有港珠澳大桥、南京长江大桥那么气势如虹,正所谓吹牛可以,但不能把牛皮吹破,大就是大,小就是小,怎么能以小犯大,以下犯上呢。
在浩瀚宇宙中,连地球都低微得如一粒尘埃,地球上的万事万物又何来的大呢。
所以大小都是相对而言的,对于镇上的老百姓而言,相对于以前的“独木桥”,这三座桥就足够大了。在小孩面前,父母就是顶天立地的存在,才称之为大人。
按照某人的理解,相对于小孩子来说,大孩子只是大一点的孩子,我们大人只能称之为成年人,因为我们没有姚主席那样高大挺拔的身躯,即使有高大挺拔的身躯,那也比不上一头成年大象啊。
昨天偶遇以前的同事小王女士,她很热情的跟我打招呼:“赵大哥,好久不见,近来可好!”
“小王,千万别叫我大哥,我不够大呢,叫我哥就行,我不介意的。”
“赵大哥,您真幽默,明明你的年龄比我的胸大多了,怎么不够大呢?”
“是、是、是!是够大了,但叫我赵哥就行了,拜托!拜托了。”
真的,我不做大哥已好多年,和谐社会怎么能有大哥呢!
不用“大”,那就不用,简单听话照做就行。还是有很多解决办法的,老祖宗有先见之名,早给我们解决了。古代汉语中“大”通“太”,建议不够大的桥改成“某太桥”。
大人就是太人,大哥就是太哥,大路就是太路,大学生就是太学生。
可这样一来,如果不够小呢?是不是就不能以“小”为名了,那也得改。
细思极恐了,对非对、错非错,好非好、坏非坏,爱非爱、恨非恨,黑非黑、白非白,是非是、非非非。
对错不分、好坏不分、爱憎不分、黑白不分、颠倒是非!
其实也没那么可怕,重新制定量化标准,将大小、对错、好坏、是非等全部量化,当然得统一全宇宙的思想才行。
不做大哥好多年,就不用咸吃萝卜淡操心了。其实一直都没有做过“大哥”,天天吃鱼,本就一身腥味了,我可不想再惹一身骚。